《牲畜林》授课实录
《牲畜林》授课实录
师:
意大利的卡尔维诺是一个“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他的小说故事巧妙,寓意深刻,阅读得轻松,想考得沉重。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牲畜林》。
卡尔维诺的父母都是侨居南美洲的意大利人,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因此他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从父母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卡尔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他当过新闻记者,后来从事儿童文学编辑工作。他的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 《祖先三部曲》《宇宙奇趣》《被劈成两半的子爵》等等,拥有很多译本和读者,也成为各国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不断研究的课题。除了写小说,他还走遍意大利,付出了两年时间,收集民间故事,终于编写出了《意大利童话》,这部童话集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现在我们来研读课文。
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概括一下小说的大致情节。
生:
这个小说是写了一个叫阿朱的农民在森林里打死了一个抢牲畜的德国兵的故事。
师:
你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是不是?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好玩吗?
生:
挺好玩的,好像看一个喜剧电影一样,人物很搞笑。
师:
喜剧就是给人快乐是不是?这里面的人物都有谁,怎么搞笑?
生:
是的,就是读起来很轻松。里面的阿朱是个搞笑的人物。他拿着枪总是不敢开,因为他是个最蹩脚的,是个滑稽人物。还有那个德国兵也搞笑,他有一张猪一样的黄脸。
师:
你的感觉很好,我们读起来很轻松就对了。为了让我们读起来很轻松愉悦,阿朱贡献了他的蹩脚的枪法,他一共举了几次枪又放下?
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几次,可以边读边做些分析或评价。
生:
第一次是65页最后一段,“躲在墙后面的阿朱开始瞄准了。……他使劲瞄准,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
师:
第一次他不敢开枪的原因是什么?
生:
他怕自己瞄不准,会打死“花大姐”。因为他的枪法太差了,又害怕发抖。
第二次是“就在阿朱站在那里准备扣动扳机时,附近出现了两个小孩,一男一女,……阿朱手中的猎枪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这次是为了两个可爱孩子的猪担心。
第三次是他正要扣动扳机,突然有一只手托起了他的枪,原来是个白胡子的老牧羊人。他让阿朱瞄准点,千万别打死他的羊。
第四次是一个胖姑娘威胁说如果他不小心打死了她的火鸡,她就割断他的脖子。于是阿朱羞得满面通红,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转来转去。
第五次是一个满脸雀斑的小姑娘说:“阿朱,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第六次是那个吉鲁米娜老太太的老母鸡,老太太说:“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师:
那么阿朱后来到底开枪了没有呢?
生:
开枪了。
师:
是他最后开枪打死了德国兵吗?
生:
不是的,阿朱开枪打的是老母鸡,德国兵后来跟黑猫一起掉下悬崖了。
师:
为什么不让阿朱开枪打死德国兵?阿朱就怕误伤了那些牲畜,为什么最后还是打死了老母鸡?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
阿朱后来都打中了老母鸡,他没瞄准德国兵。
师:
这不是很奇怪吗?你们说是老母鸡的目标还是德国兵的目标大?当然是德国兵了。那为什么阿朱还是打不中呢?我们来读一读阿朱开枪的这一段,看有没有问题。
生:(齐读)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师:
你们看,这里是不是有问题。阿朱是那么一个蹩脚的射手,可是他最后的死枪都打中了那只瘦小的老母鸡身上,这需要多麽精确的瞄准啊!为什么呢?这里为什么出现这样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情节?你们讨论一下,说说看。
生:
我觉得这就是喜剧,好玩,像漫画一样,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
生:
我也这么觉得。而且我觉得这是个巧合,巧合带来了喜剧的感觉,太好笑了。
生:
我觉得不合情理。一开始是牛,后来是猪,是羊,然后是火鸡,兔子,最后是光秃秃的母鸡,越来越小。但是阿朱一开始不敢开枪,后来却神奇地打中了鸡尾巴、鸡翅膀、鸡脖子,这太不可思议了。
生:
我觉得作者就是写着好玩吧。你看前面几次出现的人都没有交代他们怎么出现的,就是说他们出现了,小姑娘啊老头子啊老太太啊,说出现就出现了。这样写比较神奇吧。
生:
我觉得是这个林子很神奇。66页最后一段说这个林子像诺亚方舟一样,诺亚方舟就是圣经里的避难所,所以这里也是一个象征。
师:
象征什么呢?
生:
象征躲避战争的地方吧,一个和平的地方。
师:
《圣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深悔自己的创世之举,决定用洪水淹没大地,唯一幸免的是善良的诺亚一家。上帝吩咐他们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把所有的动物,无论贵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或爬的,都雌雄配对,带上方舟,躲避水灾。
现在我们来看《牲畜林》的开头一句:“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第二段里写灌木丛和树林中有“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有山羊、大鹅、家兔、母鸡、鸭子、小猪等等,当然还有它们善良朴素的主人。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照,扫荡是残酷的,但树林是热闹的,充满了最自然的生命力,充满了生命的希望。树林就像诺亚方舟一样,它拒绝任何罪恶,它承载着善良与正义,等待洪水退去,战争结束,迎接上帝赐予的净土。
那么在这个树林里,一切都是自然和谐善良美好的,只有什么是不和谐的闯入者?
生:
那个德国兵是侵略者,还有那只大黑猫,是凶狠的,凶恶的,会捕食飞禽,是坏的。
师:
对。那么最后这两个坏东西在厮打中一起滚下石崖,有什么用意呢?
生:
我理解是这个树林,诺亚方舟是圣洁的,诺亚方舟拒绝战争,所以让德国兵和那只凶恶的黑猫同归于尽。
师:
对,说得很好!诺亚方舟拒绝任何罪恶,它是善良和正义的,所以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 它不是牲畜, 而是牲畜的敌人, 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 善良的人连手都不用弄脏。这种结局使小说更轻松、更幽默,是一个喜剧的结尾。
表现战争的作品有些是写实的,沉重的,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用宏伟的画幅和英雄的人物来表现战争。而《牲畜林》则无疑是轻松的、愉快的。你怎么来看这个区别,你喜欢哪一种风格?
生:
我喜欢轻松的。这篇小说里很多都很好笑,给人愉快的感觉。
生:
我觉得都好的,写实的有英雄的很伟大,能激励人。像这篇小说很轻松,但不是真实的,战争没这么轻松,只不过是一种希望吧。
生:
我觉得这样写更能表现反战,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我们可以轻松面对。就像学习是残酷的一样,我们也可以用轻松的心态去面对。
师:
啊,这个联想也很好。这个小说写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态,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对不对?这让我想起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到的那样,他说他写了四十年小说,探索过各种道路和作过多种实验之后,他寻求自己毕生事业的总体定义,他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感: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和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他认为轻是一种价值而并非缺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的结构是轻巧的,语言是轻松的,形象是轻逸的,主题也是轻快的。
轻是对沉重的解构。战争是沉重的,导致战争的东西更是沉重的。在卡尔维诺创作的时期,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是沉重的,希特勒的纳粹也是沉重的。法西斯(拉丁语fasces的译音)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是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极端的独裁形式。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自命为群众的领袖、英雄,但是我们看《牲畜林》里是没有英雄的,阿朱是个滑稽式的人物,对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小丑;德国兵也是一反我们印象中的挺拔威武的形象。这样的人物塑造彻底颠覆了英雄的形象,消解了战争的严肃和残酷。表现了对战争的蔑视和嘲讽,让所有的沉重都落入自己的脚下,然后高傲地审视。
所以《牲畜林》是一篇反法西斯的小说,也是一篇消解沉重、严肃乃至伟大的小说。二战时期那些自诩伟大英雄的独裁者和军国主义者都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二战后对每个普通人的关注和尊重成为文明社会的共识。这是文明的进步,世界的进步。
美学里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就是美。《牲畜林》里出现的都是些小人物、小动物,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最后我们再来读一首小诗,体会这种小的美。
(ppt)艾米莉·狄金森
一个花托,一片花瓣和一根刺针,
在一个普通的夏日的清晨——
长颈瓶上挂满露珠——两个蜜蜂——
一息微风——轻轻摇曳的树林——
还有我,是一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