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专业版块

清泉班手工业板块

2019-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朝华惜拾2018

来自远古的人们啊,带着上天的恩赐:

纯净的心灵和灵活的双手,生活努力去实现。

纺织做衣服,结绳编鞋子;

为了遮风与避雨,粘土干草盖房子;

他们用双手做工具:陶罐、篮子和刀具;

工具用旧又损坏,巧手智慧来修补。

经历风啊经历雨,生活样样得安顿。

工作的美景与快乐,萦绕在身边。

      这首至朴又充满画面感的诗歌展现了三年级手工业板块的学习内容,两周的时间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织布、陶瓷制作食物器皿、织鱼网、染布。看得出板块内容非常丰富,我和孩子们也是一起学习一起体验。

清泉班手工业板块

纺织

      第一个内容是织布,前期我先向崔老师学习使用了学校的织布工具,而且是很用心在学习。之前几个年级手工业板块都是手工老师带动的,无论是从个人技艺上还是对内容上的熟悉度,我自己都是零基础。感谢崔老师周末加班陪我演练,当我比较有自信地走入课堂带着孩子一起编织时,自己完全按照步骤进行,但是孩子们对织布实践过程中也是波折频频。这个过程,看到孩子们不放弃耐心地坚持,也看到了一个老师有她非常擅长的地方,也一定有她盲点的地方。而全科教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是给到老师全面的培养。

穿经线 认真裁剪 通力配合

    在织布之前先和孩子们一起想想远古时代的人们是穿着怎样的衣服?孩子们当然都很清楚了,树叶、兽皮、光屁股~ 我们也一起分析这些“衣服”有这些缺点,比如不卫生、不舒适。然后和大家一起回顾上个板块中单老师讲的嫘祖的故事,再过度到蚕丝与棉线是如何获得的,孩子们赞叹老祖宗的智慧与巧手!

      进行两天织布活动,孩子们已经从身体学习了,接下来安排了半天“纺织谷”的参观。这也是爱之帆教育的魅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要身体优先,再过度到视觉学习和思维学习。跟随常青班的脚步,我们也来到了纺织谷参观。一方面作为本地历史的了解,纺织业作为青岛的母亲行业是青岛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是青岛这座城市崛起的见证;另外更重要的是结合手工业板块第一周的学习内容--纺织,让孩子在课堂中了解人类在大地上如何纺线织布制衣,亲身体验织布后,再来到历史变迁场景中,亲临这个行业发展的过程。

百年水塔 北向锯齿厂房 母亲共业

      虽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在纺织业的缩影他们还无法了解。但是参观学习让他们对“纺织”这个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看到了各种大型机器如何代替了手工工作,但是工作原理还是一样的。乘坐大巴车的路上,又给孩子们讲了《黄道婆》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入神,我们都为这位虽然深受苦难却在命运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伸张的伟大的先祖所感动着......带着这些学习和体会,回到学校再进行编制时就感受更深了。

      最后的一节主课时间,单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用植物来染布,单老师原来就是做纺织品贸易的,她对这块儿非常有心得。老师提前买好了,栀子果儿和姜黄,当这两味中药一放到水中时,水就慢慢变了颜色。孩子们都觉得好惊奇!单老师还悉心地为每个孩子,小组,和全班都准备了不同大小的白色棉布,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染色了。这种天然的颜色看起来非常舒服和温暖~

    然后单老师又告诉大家蓝色是如何染制的,比如云南等地的轧染,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可以用身边最简单的小物件,橡皮筋、小药丸剩下的药盒球、小宝石等等都能派上用场。孩子们最后还用湿水彩笔,自己或者小组设计出美丽的样式。这个过程却是非常辛苦,各种忙碌,辛苦得单老师满头大汗~

      最后的作品呈现凝结了孩子们的创造,这些美丽的彩布晾晒在操场上,阳光照耀、随风摇曳,美好无比~

陶瓷器皿

      第二个内容是陶瓷器皿,顺着远古的脚步,人们已经解决了“衣”的问题,接下来是“食”了。自从燧人氏造火之后,人们终于可以吃煮熟的食物了,那我们如何把食物变熟呢,可以直接用火烤,还有同学说可以用石板上烤,那对于烹饪食物的器皿,以及储存食物的器皿就越来越有需求了。和孩子们穿梭在远古的画面中,又带出了宁封子制陶的故事。在课堂中,我们用了两次课制作陶泥的器皿,一次是用手按压,一次是盘泥条。之所以用这两种方式,考虑到孩子之前的能力也是为了给周五去青瓷博物馆制作埋下伏笔。经过了一个冬天直到现在这漫长的等待,孩子们对泥塑太想念了,两节课上孩子们都非常地投入。制作的作品也是创意无限,精美无比~

小鸟 小眼神 注意凌硕的小脚丫 小专注 可爱的小人儿们

      带着课程中的积累,周五我们来到了青瓷博物馆,馆主是龙泉青瓷的传人--郑旭东老师,他们在龙泉镇上有几代传承的窑口和工厂,因缘所致在青岛开办了一间青瓷博物馆。青瓷始于南朝,兴于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之前我和郑老师亲自学习交流几次,了解到青瓷文化的悠久魅力,也有感于郑先生一生立志传承发扬传统烧制技艺的一份使命感,并和指导董老师也做了详细的沟通,使得这次课程非常圆满。

      这次青瓷游学的经历,也让我体会到了未来带孩子游学之前,主导老师一定要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以及沟通,一方面在课程对接上和我们的教学体系无缝连接;另外,对方的老师也能更好与孩子融洽与配合;整个行程规划也要花费心力,让课程紧凑饱满。所以相比参观纺织谷、韩家村,这次青瓷的学习是最顺畅和谐的。我们精心制作的器皿要阴干半个月,再等合适的时间进窑烧制两次,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拿到自己的“小宝贝”,不过我们得耐心地等一个多月以后了~

      而且去青瓷博物馆是第一次带孩子们坐地铁和公交车,整个路上的老师安排还有学生纪律也是让我大费心力。到了三年级了,孩子们要有意识在公众场合下的规范,以及外出活动保持一致性的意识。一路上我多次停下来整顿纪律,安排队形,也让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超出了预计的时间安排。

编织

      第三个内容是编织渔网。也是考虑到华德福大纲中提到的课程从本地周围历史经济人文出发为角度,依托青岛作为海滨城市,编织渔网是极具本地文化的一个学习内容。而作为生根于大地的原始生存方式,结网捕鱼又是一个典型。前期几经联系确认,了解到即墨、崂山一带已经很少有渔村还 有渔民结网了,正当绝望之时,单老师竟然发现红岛的韩家村以及相邻的宿流村还有以渔业文化做的博物馆!真是为我们准备的啊~

      虽然门卫王叔叔从前在家也是一直从事编织渔网的,但是相比于在学校中,讲述渔民生活场景,比不过带孩子们亲身感受与参与,这样的环境教育更加立体生动。我们驱车一个小时来到了红岛,在跟随尚奶奶(普通话比较好的)的参观讲解中,对我这个“外地人”真的是上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程。红岛也称“荫岛”,远在纣王时期就有此地了,几千年的时间,这座小岛的居民以渔业和制盐为生,也就保存下来非常完整的两个行业的发展与推进历史。这次算是一个开头,只是带孩子们进行参观了解,也听了尚奶奶好多个传说故事,就已经在孩子心里埋下美好的种子。后面,如果随着年级推进,到了本地地理甚至到了工业革命发展等课程,都可以再拉回到作为青岛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的命脉产业的学习,都将是非常宝贵的内容。

看渔民奶奶们跳一支民俗舞 礼拜孔子及儒家先贤 打皂荚

    而且博物馆景区里植物生长的非常茂盛,随处见到各种美景,在大殿前听尚奶奶说这是皂角树,原来以前的人洗衣服就是用皂荚砸碎了当肥皂使用。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看着头顶上悬挂的棕色大大的皂荚,大家抢着要把头上的打下来~这种场景特别美好,我想起小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大自然中玩耍,各种植物就是天然的玩具和游戏对象,不想现在的玩耍只会安排在精致的游戏场中。看着无论是男是女,都抢着上蹦下跳地挥舞着竹竿,这一幕真让人幸福~

    渔业我还是有点了解,而制盐、晒盐,我之前完全是陌生的,正好这次了解一番~

古盐井

      在学习中,了解到如何从海盐--盐井--晒盐--盐田,从远古的偶然发现,到手工劳动的辛苦,再到更多人的配合的专业生产,最后到机械化大规模的出品......其实人类社会的产业发展,都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模式来的。

      听故事、看风景、吃美食(红岛蛤喇),下午孩子们就开始埋头苦学织鱼网了--真不是容易的活儿呀!幸好王奶奶特别认真特别耐心,一个个手把手教孩子们,这个过程也让孩子们真正尝试一下,什么工作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次意外发现的韩家村学习之旅,也是充满惊喜,我们也为下一届的孩子们找到一个很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美,好美~

      两周的手工业板块这么快就度过了,在动手中学习是这个板块的主要特色。相比于之前大量地搜集资料,做课程转化,这次的内容显得的“轻松”一些,老师更多地全心地和孩子一起用身体学习,没有这次课程,我也没有机会和孩子好好走过这段绮丽的旅程。

    在备课时,买了一本《天工开物》。这本书著述于1637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论著,在当时全世界范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论著,后来流传到日本、逐渐又被翻译至欧洲。这本书把中国古代千年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技艺汇编成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在智识这支翅膀的力量,以前总觉得我们民族文化更重视美育,而轻忽科学,但是纵观历史长河,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其实是双翅翱翔的,一边智识、一边美育,我们尽力给到孩子的也是一条足以平衡发展的教育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