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说的7788想法心情随笔

偶感 ——低烧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25人  静如水漪12
自拍软件合成(极不严肃)

“哲学的作用是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平时过着具体日子,做着具体事情,哲学是让你从这个局部中跳出来,看人生的全景,想明白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你再回到局部中去,对于重要的事儿就能看的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就会看的开、放得下,你仍过着具体日子,做着具体事情,但心态不一样了。”网上看到这段话时,我正拿着好友贤君推荐的《中国哲学简史》,其中古今文相互穿插,古文未必每句都能解释出个所以然来,但前后融通还是能领略其大意的。

坦诚的讲,近一个时期对哲学类感兴趣,不单是防庸附雅,也因在一个文学群里认识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涉猎哲学类书籍。要知道上学时期接触的那点早随着时间去了。于是,我决定按照老师推荐的潜心阅读。

这时,正好在一个读书群里得到赠书机会,毫不犹豫就选了一本关于明清时期的哲学书。起初怕偷懒,还给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读10页,可当读到一半时还是放下了。因它只阐述发展史,没给我太多茅塞顿开的感觉和思想上的启迪,本就小白一枚,没那份耐心是可以预见的(轻易地我就原谅了自己)。

接着对哲学类不死心是源于一个公众号,一名我挺崇拜的女神作者,她说自己留学期间写东西也是看了很多哲学类书籍的。于是,我再次坚定的认为要想写作进步,必须多看此类书籍,此时好友贤君推荐了《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简史》两本,我又立刻买了来。

因是中国人的缘故吧,就想先了解《中国哲学简史》,依然规定每天至少10页,排除前几天忙的通宵达旦的时间,每天都能完成任务,如今读到80页,这本预计能顺利读完。

毕竟儒道两家自创立就在影响着历代人们,从局部到全景,比较贴近自己,每每不由对照言行自省。当然我们受儒家思想影响更大,从小到大,受着这方面的教育,更容易在里面找到共通点,读来也就不那么枯燥无味,有时还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书中明确了: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强调人的内部自然自发的东西。虽然以前看过于丹写的《庄子》,但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我不能很清晰的解悟一些东西。当时只知道庄子将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很超脱的一个人,我等凡人唯望尘莫及。

利用这两“家”对照自己,我是这么理解的:前半生,就是儒家思想统领着,埋头前行。为了社会家庭责任,怎样都无法摆脱世俗生活,还必须积极努力的将自己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里进行锻造,从积极申请做一名优秀共青团员,到踊跃表现,写入党申请书,这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整个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一份子而努力着,说白了也是为了在人前挣足个面。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还不忘适时反省有没有做到“仁”、“义”。而到了岁月荏苒,大半生蹉跎了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又开始倾向于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一帮游历江湖的隐士创立的,而我也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宣传语搞得神魂颠倒。越是年龄大,越是顺着道家的思想走,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似的。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

为了全生避害,很多人都做着普通隐者的梦,象庄周梦蝶一样,太多人想逃离城市的拥挤,躲开喧嚣人群,到深山僻壤寻一片容身之处,让灵魂安顿下来。

“可是人世间的事情那么复杂,不论你隐藏的多么好,总是有些恶仍然无法避开。”我现在其实也算是另一种遁世了。但偶尔还是会被一些妄念,还有一些触不及防的恶影响丝丝心情,只是仍执拗的追求着这种道家境界。

我觉得两者完全分开,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完整的人生。比如社会家庭责任,你何时都不能完全抛开,而仁义也要贯穿始终。因我们就这么受教育来的,必须有仁义才能立足社会。而到了一定阶段,那颗追求自由自在,渴望与自然相融的心又无法遏制,因为谁都向往自由轻松的境界。

我近几年就推却了任何可能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再“996”的工作应酬,一再缩减朋友圈,然后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就像一位大师级人物所说:到了一定年龄,不愿再活在别人眼中,就想成为真正的自己,我行我素一回,任性一回,我想做什么就做,不再考虑别人眼光。不想结交的人不见,不想做的事儿不勉强。

但有时我又会矛盾,比如:对于曾经的朋友,那些我不愿再结交的人,按照儒家思想是不是不够宽容了呢?

所以,我觉得人一生还是被儒道两家共同统领的过程。你我皆凡人,做不到非此即彼。

那就继续着矛盾人生,尽可能寻求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任我驰骋。

(水平有限,理解不那么透,班门弄斧的留个纪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