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修身的功夫(详解)
2018-09-23 本文已影响5人
当代心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
身心为一体,我们能看见的,就是那一团血肉,它能修身吗?显然不能。只有你想修身,才能成。这个“你”是身体的主宰,就是哲学中"我"的概念。
什么是修身呢,就是为善去恶,那团血肉能为善去恶吗?只有主宰想为善去恶,是故“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这个心是灵魂、是“我的意识”。单纯说灵魂,这是人生下来就有人性,性本无善恶,所以灵魂和我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这样心还怎么正呢?
原来心本没有正不正的,心发出的意才有正与不正之分。想正其心必须正其发的意。意需要用诚来改正,怎么做到诚呢?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不掺杂一点自己的分别心,遵从自己的本心,意才能诚。
但是我们本心,每天都受到各种习气的沾染,故发出的意有好有坏,怎么才能辨别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呢?如果不明真假错妄,想诚其意也得不到。故欲诚其意者,必须至良知。
何谓良知,神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除去思虑纷杂,物欲私心。达到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境界是至良知。
初步达到至良知的境界,就像刚学射箭,知道开弓,搭箭。如果想百步穿杨,遇事也能定得住。就要在事上练。从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这样才能落地,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