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
中国大陆一部热播的连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最近在台湾一直反复重播,引起了诸多回响。我曾经在首播时完整看完了七十多集,当时就觉得剧情结构严谨,故事刻划生动,服装造型吸引人。如今随着母亲看重播,深觉这是一部值得探讨的电视剧。
那年花开月正圆故事描述了清末民初,皇室迂腐的社会背景下,官商如何勾结谋取个人的私利。一个杂耍卖艺的普通女子周莹,麻雀变凤凰般地嫁入豪门。起初,不同于大家闺秀的举止,粗野豪放的行径与夫家的名门教养格格不入。后来,丈夫与公公因官商图利未遂而相继被害去世,周莹挑起了重振家业的重担,以她不同于常人的独特眼光,打造周氏家族雄霸陕西和遍及全国的事业版图。在那个民智未开的时代,这位奇女子面对男尊女卑的社会价值观,能屈能伸,不屈不挠,越挫越勇。
我仔细推敲自己为何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分析出来几个重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强烈的励志性。在那个女人没有社会地位的时代背景下,周莹能够赢得家族长辈信赖,地方首长的重用,在事业上闯出辉煌的成绩,尽管十分戏剧化,却激励着在异乡独闯事业的我。我能够深深的体会她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深信她的心中一定有一股信念,支撑着她。
其次就是她面对新事物,不为传统观念所拘束的求知欲。当时人们看见外国传教士,都把他们视为异类,周莹能够本着救人为先的善念,不顾世人的眼光,帮助洋传教士救人。更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随着传教士走进教堂,看到了世界地图,发现原来世界之大并不只有中国, 她的眼光因而打开。当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桎梏,以开阔的心胸欣然接受新事物,就有机会接受更先进的知识,更美好的未来。我看到那些指责她和传教士走入教堂的人们,似乎看到了那些欲置基督于死地的外邦人。
此外,就是她经营事业的宏观眼界,以及对待员工如家人的管理模式。在当时那个封建的社会,她就能以带人要带心的创新思维,因着内心那股普世的爱心,虏获了员工们的向心力。在一次年终犒赏员工的餐会上,她出人意料之外地把重要员工的父母们,都请到餐会中列席,牢牢的拴住了这些重要员工的心,堪称为企业管理上的神来之笔。
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因为许多电影或电视剧情反映出市井小民的心声,从剧中的人物故事,人们看到了潜藏在内心的响往,现实生活中办不到的事,剧中人物都替我们实现了。除了莫非老师提到的反映文化风景、呈现社会议题、提供社会团结、贡献集体回忆等等流行文化的功用之外,我们能还能够从流行文化当中,吸收多元丰富的知识,找到心灵疗愈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当然,值得推崇的部分必须根植在美善的前提,以及抨击邪恶、宣扬正义公理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