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恶魔
在儿科移植病房待久了,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一定要教育好,如果孩子没教育好,害人害己更害了他自己。
我们常说小孩子是天使也是魔鬼,在儿科,天使和魔鬼的区别大概就是配不配合我们的治疗了。昨天带一个4岁的地贫小孩去B超室置管,他一副很无畏的样子,其实地贫的孩子因为从小开始就输血治疗,大多数都会把打针各项治疗当做家常便饭,因为这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绝大部分的小孩都知道他们需要这个治疗过程,一般都会很配合。他拉着我的手问了我很多问题,比如你怕病毒吗,你喜欢吃什么食物呀,看他样子我心里有点暗喜,应该是个乖孩子,一个人上手术台,家属在外面,特别勇敢,打了麻药,他四肢就开始乱动了,我们一直按着他,我心想这家伙骨子里就不安分呀,置管完成后,过了一段时间后,麻醉清醒了,哭闹不停,扯口罩,拳打脚踢,他奶奶和爸爸在旁边哄,我轻声对他说,这里很多病毒,我们要戴上口罩,恩,不听!我听不懂他们的家乡话,但知道小孩在提要求,他们在答应,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块钱给他,他迅速收下,这个画面让我瞬间呆住了,这么小的孩子,家长竟然用钱来讨价还价。好不容易才缓和。同事告诉我,这个小孩之前还打过他妈妈一个耳光,他妈妈哭着打电话给他爸爸,心里瞬间觉得这就是个小恶魔呀。
回到病房,他妈妈陪他,我们要给他换置管处的辅料,小孩又开始哭闹,不配合我们的治疗,其实这个过程是没有什么疼痛感的,但是他就是找理由发脾气,吼着嗓子喊叫,软硬不吃,没办法,最后一个人制动,一个人操作,期间他不停的骂人,吐口水,踢我们,我不能理解的是他妈妈还偶尔发笑,因为他动的太厉害了,管子在进出挪动,很容易脱出来,还有点渗血,我们告诉他的严重性,他妈妈看这情形,最后也很奔溃,边哄边带着哭腔说,求你了,妈妈好累,听话好吗。最后他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吼了他一顿,他也就安静下来了。弄完他出来病房,搞定了一个大难题一样,我们松了一口气。
我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去休息室喝水,心里想的是一个这么清秀的孩子怎么会教育成这么失败,经过走廊,突然一个小男孩的声音打乱了我的思绪,“你好,姐姐”。我扭过头来,这个小男孩满面笑容,我突然就像看到了天使,“你好呀,你怎么这么有礼貌”,他是8床的供者,也就是给他姐姐供干细胞的,没有病床,暂时在走廊上挂床,观察一晚上,他其实很疲惫了,而且他妈妈也没有要他叫我们,是他自己主动打招呼的,他很坚强,可能知道他自己在做什么,一直表现得很阳光开朗。他的姐姐也很乐观,妈妈特别爱笑很温柔,轮番照顾他们两,不慌不忙,鼓励他儿子,一定要记住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他爸爸我也见过,家庭氛围很好。
虽说现在不提倡把孩子教育成听话懂事的样子,压抑了他们自己的情感和天性,但是在疾病面前没有什么是公平的,更不会因为是小孩就会怜悯,事实很残酷,你没法想象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常年在医院里,以病床为伴,暗无天日,只有移植才能让他们重生,除了筹备医药费,父母的照料,更需要他们自己的配合,这也是儿科和成人科最大的区别。而移植的治疗时间长,化疗期间,为了预防口腔溃疡,期间的口腔护理,后期需要定时间吃排斥药,这些都离不开患者的配合,见过了太多性格各异,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病孩子,有了对比,就会发现,听话懂事配合度高的,往往能顺利出院,并发症少,后期自己遭罪也少,耍赖皮发脾气不配合的孩子是最遭罪的,延长住院日,后期返院的也多,这个不是绝对的,但是相对来说确实是这样。
而小孩是一张白纸,明事理,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良好的家庭氛围,反之亦然。希望天下的父母在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任性浮躁前,先思考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