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30 Days Gone and I Get B

2017-03-14  本文已影响25人  茉非

正好第15天,正当我在台历上画下第十五个圈的时候,微信提示音划破了空气。

“你怎么都不发朋友圈了,是不是把我屏蔽了?!” 是小伙伴在群里@我。

还没来得及解释,对面又发来一条消息:以前你可是能刷赢代购的! 这话听着真熟悉,曾经同学也笑我一天更新的状态可以秒杀朋友圈里的微商。我一时不知作何回复,只好转移话题。

这种好奇也不无道理,一个遇到啥事都迫不及待分享出去的人,怎么可能沉默那么久呢?若不是偶尔现身在评论里,估计他们要怀疑我人间蒸发了。

后有朋友来问: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是的。

时间再倒回一个星期。那天,老师看完我的计划列表,很快给我来了一个电话:你太苛刻了,你让我看到的坚持是痛苦的,真正的坚持,是你的享受。你好好想想,是不是选对了。

这番话相当于给我按下了Pause键,乱了我所有的计划。我把这句话翻来覆去地嚼,究竟问题出在那里?

第二天,我照旧晨起,照旧摊开画册,照旧在学校大门6点半打开的时候去到操场......晚上睡觉之前,我把这天没有去做的事情,在上面狠狠划了三道斜线。

我对老师说,我不强求别人。老师对我说,应该包括你自己。

我再一次沉默。

那么就随缘吧!我从没想过在开端设好了所有的任务值,却在中途任性地把它们都AUTO模式,而怂恿我这样做的,竟是我最信任的老师。 既然有人支持,那就去吧。

“......我就像舞台上面的其中一个,我害怕所有人都聚焦于我,但我又期望大家别视我不见,最好还有人目光始终追随着我。”

“孩子,谁不是呢。我们走入这个社会,脸上都写着‘来认可我’,这不是什么不好的想法。不过你要记得,你可以变化也会一直在变化,一定要做当下真实的自己!”

“但怎么样才是做自己?”

“决定做和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练习看见自己的感受,看到感受的来源,然后它会让你知道,那是不是你想要的。”

两个星期过去,老师来邮件问:怎么样,最后选择了啥?

我回复:不费力气能坚持下来的那些。  并把“执行效果”附了一张图片。

老师说:现在来分享一下你的体会如何?

我断断续续说了一通。

“孩子,我不想知道你没做到什么,我只想跟你分享你做到的,那一点一滴的收获带给你的感触。你先想一想,发邮件给我吧。”

附给老师的图

(1)一本30课的书,从第一页的球体到最后一页的手,+临摹了6个小伙伴的头像。从最初的线条临摹,到掌握光影,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

(2)间歇,实在没时间会搁一边,但不会因为停下了就没动力继续了。

(4)每周末最期待的一件事情。从喘气到不喘气,从能够感觉到是哪些肌肉在发挥作用,到基本无感,已是很大的欣慰。更不说每周都能遇到不一样但又很美好的小故事。

(6)刚开始注重数量,怕自己一次不完成就有理由停止。有了几次尝试之后,认为没有什么比得过质量,“每天”的定义对于坚持本身而言,感觉没那么重要了。

(9)从30s都咬着牙抖得厉害到40s到1分多钟。跟别人比,不厉害。但当自己已经很久无力的双臂慢慢恢复力气,六七年做不出标准俯卧撑的自己,终于撑起一个来回的时候(今天发现可以做两下了),能高兴得上天!许是人家嗤之以鼻的小儿科,但是能慢慢重新把握自己身体的感觉很奇妙,感觉对人生的把控力也同时在增加。

(10)不是那么必要的事情,但很有趣,不能仓促完成,也许亦证明了对它的热情没有对其他事情那么强烈。

(12)感觉每天都多出了不少时间,去完成那些不紧迫又“无意义”而我就是想去做的事情。


“我好久没有更新状态了。”

“为什么呢?”

“我太清楚自己了,藏不住事,但若是不那么坚定的事情,赞我也易动摇,踩我也易动摇。不如干脆沉默!”

“你觉得我有鼓励你吗?”

“嗯”

“你有没有动摇过什么?”

“没有”

“很好。孩子,有想法都可以尝试的。但老师永远要支持你去展示真正的面貌,你足够相信自己,你就足够好,懂吗?”

她一直都在引发我的善意。我都怀疑自己的时候,她比我还要相信我自己。

她让我学会了感知自己,学会了感受别人。 我接受了自己,所以找回了自己。

我哪里是一个如此耐得住的人。但曾经能耐得住一次,也挺好。

我不是那么强,就没必要伪装得那么强。边走边拾得,也很好。

昨天,第30天结束了。

基于仪式感,留下这番废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