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或写字新古典诗词收藏爱好者

《行走于雅正与野逸之间——林永权先生的书画艺术》之第三集〈艺术特

2019-08-22  本文已影响3人  诗文书法国画交流平台
文:会钧

林永权非院派出身,又不事炒作,其名不显,然其书画入古出新,个性突出,自成风貌,其花鸟画在立意、构图、用笔、用墨诸方面都有其可圈点之处。

1、立意

意在笔先,立意是一个画家思维、想象能力、思想境界和精神气质的集中表现,“意高则高,意雅则雅,意俗则俗,意奇则奇。”林永权除了多数常见的花鸟画取材外,特别喜欢取材福建地区以武夷山脉为主的丹霞山水、南方的古榕、黄牛等,对这些素材的立意多是围绕一个主题,从大处、高处、新奇处构思,如他的《信儿捎给台湾小朋友》

《榕厦》不画整株榕树,而只以巨笔从上到下拉出两三根榕树的气生根,下面画一只水中的水牛在根须下休息来表现天气的炎热和榕树的巨大及树荫下的凉爽,并题“榕厦”二字点明所画之须为榕且可想象榕之高大,画外之意充满,立意高而奇。

1、构图

花鸟画最重构图,尤其是折技花卉,古来画家在“经营位置”上用心良苦,不管是整幅的取势或是枝干多采用“女”字形式,潘天寿一反常式,多用“井”字形式,林永权在潘天寿基础上,强化了其汉印的布局形式,走经纬线,全在纵横之间的错落交叉变化,但不是平行四边形,而是梯形居多,甚至三角形,而且把落款也作为构图处理的一部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产生纵横跌宕、大胆奇崛、逸趣横生的效果。如《松子落僧房》,把标题落款引入构图,和枝干、松子形成三角构图,简洁利落,不落俗套。《东篱老圃》采用对角线构图,斜生两三根竹篱将画面分为两个大的三角区域,左中下部用简笔勾出一朵菊花,涂上两三菊叶,为避免右部过轻,遂沿竹枝方向斜题“东篱老圃”四大字,用落款书法去平衡构图,不可谓不大敢而有新意。

3、用笔

潘天寿用笔强调气势、骨力,重“折叉股”、“屋漏痕”,偏爱刚健一路,线条厚重古朴、凝练稚拙、生涩老辣,林永权继承了他的这些特点,很欣赏潘天寿“一味霸悍”、“强其骨”的用笔要求,线条干脆果断、气势刚健。同时林永权用笔极简,三两笔能够交代清楚的,绝不多费笔墨,如《榕厦》不画整株榕树,只画三两条垂下的根须予概括。《松子落僧房》只斜画两三枝交叉的小枝,连小枝也不按传统的枝干画法,而是淡墨直扫,以体现下落时的速度,如枝亦如影,如果没有那枚松子和题款,是看不出那是枝干的。这种用笔上的极简主义自宋代梁楷之后,八大山人也常为之,这种极简主义对表现禅意的清空极为有利,日本的禅宗画也多以这种手法表现,它可以轻易把画作提升到精神的层面,但因为笔墨极少,所以每一笔都要用心经营,做到笔不虚发,动必有由,需要极高的立意构思和笔墨技巧。林永权将现代西方的一些美学观念和装饰画的某些技巧用到简笔花鸟上,呈现出不同常规的新写意花鸟意趣,这种探索即使是当今院派美术也少有人尝试。当我们在展馆里看腻了满幅密布的花鸟画之余,突然看到这种清新刚健、意趣横生、境界高远的简笔花鸟画时,会眼前一亮。

4、用墨

潘天寿说:“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用,相离则俱毁。”所以谈用墨其实离不开用笔,笔和墨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用笔技巧加上不同的水墨比例就会产生不同的墨彩变化。所有的笔墨技巧最后都是落实到点、线、面上的,潘天寿“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并且将西方的虚实效果运用到中国画的“知白守黑”理论中,同时在在浓淡墨色之间还要注意线条之间的粗细对比和色彩的对比运用,从而在清新质朴、艳丽脱俗之中营造出了轻巧虚灵、淡雅清新的独特意境之美。林永权一方面继承了潘天寿的用墨特点,非常重视一幅画中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对每一个点、线、面都注意到墨色的变化,如对禽类、蝶类的羽翅,大多是块面的简单几笔就做到了形神兼备,作品《榕厦》中的那牛头和牛背,每一笔的墨色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另一方面林永权积极探索墨与色的互为生发,喜画福建武夷山脉为代表的丹霞山水,以大量的褚石或朱红混合部分的墨,在这些山石形态中注入文人画的一些手法,艳而不俗,有很强的冲击力。

林永权隶书以方偏的张迁碑为其主要笔法,以孔庙三碑《乙瑛》、《礼器》、《史晨》为主要骨架。罗丹书法讲求骨法用笔,他所强调的“强其骨”是他的精神内核,笔力沉酣凝重,骨架方正开张,然而其过度尊碑抑贴,为追求个性而强调一味霸悍和酣畅淋漓,造成线条起伏变化过于夸张,侧锋偏多,中锋不足,影响了线条的质感和内涵,转折处笔划不够圆劲爽健,妄生圭角,块面过多,略显僵板。林永权书法受罗丹影响极大,尤其推崇他“强其骨”的主张,强调“印印泥”和笔划衔接处的“焊接点”,其隶书行笔轻重变化极大,跳跃感极强,聚点成线,重拙成面,斑驳朴茂,有很强的金石味。然而由于受“罗丹体”影响下的线条粗细变化过大,使线条之间,甚至一根线条本身的流畅性受到影响,行气阻滞的问题一时难以得到克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格调的高雅。所幸的是林永权在结字上主要取法孔庙三碑,这三碑本身是雅正严谨一路的典范,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林永权笔法的跳跃夸张,不至于过分霸悍,所以呈现出来的整体面貌还是温柔敦厚的,这也符合他温厚谦和的性格。

2019年3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