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学体系

2021-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懒猫小情怀

经济学的总体,方法论的看法:

1.经济规律普遍存在

2.我们人世间各种制度的安排,更重要的不是看过去,而是看未来,看它怎么样指导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学训练人怎么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怎么样才能通过想象力来进行正确合理的比较和选择

4.经济学的一个关注重点是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

这四点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的进行思考和运用,因为他们是统率整个课程的基本的方法论。

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学。经济规律普遍存在。

战俘营里,即使被困住自由行走的权力,在有限的资源下(监狱里会配发物资供给),人们会自发的进行交易,甚至还会产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这是由于战俘营里的物资供给需求发生变化引起的。供给大于需求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供给小于需求就会产生通货紧缩。反应在物资上的表现就是价格的不稳定,在通货膨胀时,价格低,卖不上价;在通货紧缩时,价格高,价格者得。

反观到生活中,想要在职场上有议价权,有高薪,那就必须让自己变得稀缺。这个稀缺不仅仅局限于技能,见识和经验,还有为获取某种稀缺性所付出得成本的大小。比如有些岗位技能要求博士级别的,博士级别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去专研。这个技能的可替代成本高,自然会刷掉那些可以速成学到的人,这样博士级别的人就会变得稀少,社会就会出现供小于求,企业为满足需求,就必须要高薪聘请,获得这项资源。

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为了满足欲望,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经济学中,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我们既要看见眼前所得的,也要看到未来为获得它所付出的代价。

马粪争夺案里,法官掌握一票否决的力量,判决的结果,对当事者来说不过是能否最终能得到马粪。但这件事情的判定结果却会一直影响整个村庄的变化。

比如中国的“扶老人”现象,为什么很多人不敢去扶,那是因为社会上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措施能够保护自己,一旦对方赖账,说是自己搞的,那就只能吃哑巴亏。法官对这种事情的判定讲求证据。碰瓷的人,因为是精心设计的,所以有足够的理由和证据能够说服大众,但一开始情急跑过去帮忙的人,却是一脸懵逼,根本没有做好任何证据的准备,到头来只能任人宰割。

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主观能动性,有想法。尊老爱幼本来是一件很好的社会文化,但却发现了很多事与愿违的现象。

扶不扶,人的想法里 出现了矛盾点。传统美德讲求尊老爱幼,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想要弘扬传统美德去扶老人,但却被一些“骗子”投机伤害。做好事的成本变大,真的要去扶,一定会事先多找几个人,甚至要录像,有了事后可以证明自己的证据了,才会安心愿意帮。

生活中的平常事,这也是经济学家研究的课题,经济学家关心事与愿违的因果规律,那些处于良好的愿望而产生的有害的经济政策,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