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何为正确?

2022-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210815蜗牛先生

判断一件事物的基准,应该是得失?还是是非对错呢?

这个问题困扰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想明白。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是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做很多事情或者说很多话之前,都会考虑一下这么做是否合理、是否正确,但是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却是不够成熟和职业;如果是久经职场的老人,他们多了一份沉默和稳重,变得老奸巨猾,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标准是得失与否,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要么不管,要么逃避,不管对错。

以笔者自己为例,从刚开始毕业做销售时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拥有自己的一些个人特点,人年龄越大,越想做回自己,不想模仿别人,但是需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作为销售人员,一直坚持一个说话原则就是“不说假话,真话不全说”,看似简单的九个字,一个销售要坚持做到还真不容易,但从长远来看,这么做是值得的,问心无愧。

回到主题,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应该为是非对错,而不是个人得失,特别是那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

为什么说是非对错是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即“作为人,何为正确?”

其实古代先贤和近代圣人都给予了我们答案:

老子说需要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事,也就是坚持“无我利他”;

心学大师王阳明教导人们要“知行合一”,坚持致良知;

而在世的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也强调要“利他主义”;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人应该坚持“利他”,即把是非对错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而不是个人得失。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谓“是非之心”就是人本来就具备的良知,这些都是从小就知道的道理,比如做人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自大;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应该知足常乐,不应该贪得无厌;应该助人为乐,不应该损人利己等。

作为人,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去除“利己之心”,坚持“利他之心”,唯有如此,才不枉为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