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已是深冬,我却还徘徊在春天的意象里
天气渐寒,昨天潍坊已下了第二场雪。
早晨出小区门看到第二波树叶从树梢上已经来到了为自己输送营养的地方,虽是无尽的留恋,可终归回回到养育自己的土地。清洁工正在辛勤地清理路面。
法桐树的树叶还是顽强的寒风中抖动自己的舞裙,向世界述说自己的故事。有的还竟然转为绿色。她们正抓住最后的机会,回报自己母亲。
当树叶全落下后,法桐树上会留下许多球状的种子,大多两颗一起,远远望去就像“冬”字下面的两点。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冬呢。
冬已渐深,我却还沉浸在春的意象里。看于丹讲最美的诗词,还没从春天走出来,主要是诗词太美了,就想着细细的体味。
1、杜鹃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是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北宋·晏几道《鹧鸪天》
小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四声杜鹃。那时候大人们称这种鸟为“咕咕叨树”,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杜鹃、布谷鸟、“咕咕叨树”是一回事。
那时候,大人孩子对杜鹃是十分崇拜的。因为它善解人意,及时提醒人们“播谷、播谷”,还会与人们“对话”。每当远处传来“咕咕咕咕”的声音,孩子们开始隔空“对话”了。
他们仰起脖子,扯着嗓子跟着杜鹃的节奏高喊起来:
“咕咕叨树”,杜鹃答曰“咕咕咕咕”。
孩子们问“你在哪里?”杜鹃答曰“我在阳谷”。
孩子们继续提问“吃的啥饭?”杜鹃答曰“喝的糊涂”。
继续问“让俺喝碗?”杜鹃答曰“,发锅另纣。”于是,你来我去,互不相让,直到那声音消失在远方。
而这童年的时光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回不来了,永远回不来了!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婉,纯洁,志诚……在人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郭沫若先生的《杜鹃》给了它高度的赞誉。却也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感情。多少年来,不仅文人墨客对它大加赞扬,农人们对杜鹃更是倍感亲切,如手足兄弟。
然而,杜鹃也有其蛮横和不负责任的性格。有的杜鹃从不营巢,也不孵卵育雏,而是把卵产于莺巢,一走了之,由莺代为孵卵育雏。与杜鹃相比,莺的体型娇小,雏鹃往往把弱小的雏莺挤出巢外,坠地身亡。可怜母莺辛辛苦苦哺育的孩子本不是自己的骨肉。
“咕咕,咕咕”。“杜宇一声春去,枝头无数青山”。元好问的词顿时浮现眼帘。放眼四野,一片碧绿,郁郁苍苍,无边无际。麦子已经泛黄,不久就是收获季节了。今年的春天彻底远去了,不过,明年还会再来,连同那些追随它的鸟儿们。
2、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诗经小雅采薇》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红,知与谁同?北宋欧阳修《浪淘沙》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北宋欧阳修《蝶恋花》
古人总能从简单地意象里找到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