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炖2
2019-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krith小憩
月缺月圆周而复始,这是自然之道。人生也是如此,凡事不求太满。一个人选择一个方向勉力前行,走的越远越孤单;普通的大多数,还是多向两下里看看,增加历程的宽度,但有同行者,且行且相惜。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话,正符合今日世情:不该做的事,攒够一定人数,也成了可以去做的事了;一些本该制止的行径,围观的每一个心里都有明确的行为指向,却往往由于缺乏第一个站出来的身影做号召,终做了无谓的看客,比如过十字路口,比如弱小遭遇欺凌……
人总是习惯于亲人的付出,对周遭人的施惠往往感恩戴德,也是有依据的:一方面缘于回报的机会成本,一方面缘于语言体系的搭建。亲人相处有规律、很频繁,对于亲人的付出,回报的机率大,语言体系的搭建上投入的相对较少;周遭人则不同,同理可解,回报无可把握,先在言辞上自我慰藉,以期减免愧疚和不安。亲人间一开始的来日方长,最后成了心安理得。
生活中,男人注重行动看结果,女人注重心理得感受。一句暖心的话,甚至一个传情的眼神,女人就可以把地板打理得比脸面还干净,尚且自我受用。男人则不同,可期的结果有益或值得,先做了再说或者不说,多一个字都嫌啰嗦。建议:做女人,脸面重过地板,守不住脸面,可能心里的预期不会有收获;男人,要么多说赞美鼓励的话,要么多做有益的事。
读书写文好比做人,一生遇见的太多,总得有取舍,什么都想拿来留下,时间、精力、维护成本都不容许。经典的作品也是,最后能被你提炼、总结,所用的不过就三二行,甚至一句话。关键点,你侧重的是什么。
与父母几天相处,看他们日渐衰老的容颜,听各种家庭历史,心里总琢磨:人到底有无往生来世? 乱炖2乱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