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系列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日更大挑战

散文||良禽择木而栖

2025-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海滨散文||良禽择木而栖

古城西街琴铺的主人,终日隐在桐木与丝弦之间。他指尖拂过琴面,能感知木纹深处的呼吸,仿佛与每一段沉默的年轮对话。

偶有知音携琴而来,他便凝神细听对方抚弄琴弦,待余音散尽,方缓缓道:“此琴宜清室,畏浊气;需松风明月,忌市井喧尘。”

言毕,轻抚琴腹,如同触摸一颗敏感细腻的灵魂。他懂得,良琴择地而鸣,正如慧鸟择枝而栖——天地间自有相宜的归处,方能使金玉之声得以苏醒。

曾有一张古琴流落至此,琴身蒙尘,弦索暗哑。主人置于静室,数日闭门不出。他剔去琴身污垢,如同为蒙尘的灵魂洗浴;调试琴轸,如同梳理紊乱的心弦。

当第一声清音从指尖流泻,琴箱微微震颤,仿佛沉眠经年的魂魄终于寻回自己的声音。

这琴从此只在黄昏无人时取出,置于月窗之下,与清风私语,其声清越如冰玉相击,仿佛木中精魂,终于寻得了气息相通的归宿。

一日,一位富商携琴登门,身后仆从抬着紫檀木匣,气派非凡。富商将琴置于案上,琴身镶金嵌玉,富丽得令人目眩。

主人伸手轻抚,眉头渐蹙:“此琴受困久矣。”他拨动琴弦,其声浊重滞涩,竟似呜咽。原来那华丽木匣密不透风,内壁包裹锦缎,琴身如困囚笼,久不得舒展。

主人叹息道:“好琴需呼吸,如飞鸟需天光。” 他欲为琴另觅新匣,富商却面露鄙夷:“此匣价值千金,岂是粗木能比?”终携琴而去。

主人默立良久,目光投向窗外,一只灰雀正振翅掠过屋檐,投入梧桐树荫深处。良琴失路,一如慧鸟错投荆棘,纵是金玉之身,终将在窒息的华贵中暗哑了歌喉。

此后主人愈发沉静。他于后院新辟一隅,遍植青竹。竹枝挺拔,清气缭绕,俨然尘嚣之外自辟的洞天。他将修复好的古琴悬于竹影之间,任其呼吸晨露夜风。

竹影摇曳,琴弦随之低吟,仿佛与清风应和唱答。这竹院小筑,竟成了流落良琴的栖心之所。

某年夏末,暴雨连旬。院中一株新竹被狂风吹折,枝叶委地。主人将断竹拾回,置于檐下晾干。

数月后,他取此竹制成琴桌,纹理清朗,犹带竹节天然的气韵。再将一张旧琴置于竹案之上,轻拨琴弦,其声竟比往昔更为清透空灵,似有竹魂入琴,与桐木的呼吸相契相生。

琴音在竹影间流转,仿佛诉说着一段佳话:良材与善地相值,便如知己重逢,能激荡出彼此生命中最纯粹的鸣响。

从此院中琴声更添一层深意。我渐渐悟出,人如良琴,需择地而存;地如良木,亦在滋养心魂。

那琴铺主人日日拂拭桐木,何尝不是在拂拭自己的性灵?他所寻觅的,不仅是安置古琴的幽静竹院,更是安放灵魂的清明之境。

在那里,生命得以舒展本真的脉络,呼吸自在的清气,最终发出属于自己的天籁之音。

世人常道良禽择木,却不知木亦择良禽。真正的栖处,从不是单方的依附,而是灵魂与境遇间清澈的回响与成全。

当桐木遇见知音,当飞鸟投入真正的浓荫,那相契的震颤,便是人间最深的天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