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

2024-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月曦花宸

  6月10日,端午节。

  端午,又称五月节、端阳节。在古人眼中,五月又称为“毒月”、“恶月”。

  今人多只记得端午放假、要吃粽子。但追根溯源,端午节其实不仅仅只是“粽子节”,而是驱毒避邪,禳灾纳吉的节令。

  今年是“早端午”还是“晚端午”?

  在民间,人们通常将端午节分为“早端午”和“晚端午”,而分割点就是夏至节气。

  如果夏至节气之前到来的端午,就是“早端午”,而夏至节气之后到来的端午,那就是“晚端午”。

  今年的端午节是在6月10日,而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恰好在夏至节气之前,因此是“早端午”。

  关于“早端午”,民间还流传着一些谚语,如“端午夏至前,注定是丰年”,预示着今年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也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

  端午这天,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

  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乃大吉大利之象。

  在代代相传中,端午习俗又融合了祭祀“先贤”、“英灵”的内容,所以有了流传至今的“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

  楚地祭祀屈原习俗进入中原地区,与“五月五”的习俗相结合,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食粽、划舟。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极其隆重的节日,最初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有辟邪去毒、祈愿安康的习俗。

  因此,各项祈福习俗也是必不可少。

01龙舟竞渡

  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重要活动。

  龙通常被视为吉祥、权力和神灵的象征,端午赛龙舟也是在祈求它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万物生长。

  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也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

  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蔚为壮观。

02系五彩绳

  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崇尚五色,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才会有五色绳编织在一起,俗称“五彩龙”。

  其中,五彩的颜色挑选是很有讲究的,分别为白、红、黑、黄、青。

  在端午节佩戴五色绳,是因为端午前后毒虫出现,传统的五彩绳是和香包共同制成,有驱毒防虫的功效。

  并且根据民俗来说,五彩绳要带到6月6日才能摘下,并且要扔到河中,让河水将他冲走,寓意着冲走百病,送走灾祸。

03挂艾草

  民间风俗讲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气味独特,味道浓厚。从古至今就有将艾草插在门口、驱邪避邪的说法。

  艾草的选择也有讲究,要选择新鲜的艾草,寓意生机勃勃。

  其次,艾草挂单不挂双。通常挂艾草是5根或7根,象征吉利和好运。

  第三,不挂无根的艾草,悬挂时要根部朝上,寓意着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04挂香囊

  香囊起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古时候,人们身上没有口袋,于是制作了佩囊来装小物件。

  后来,古人在佩囊中放入了香料,多用来提神、预防疾病等,香囊由此而来。

  而端午节配戴香囊也正与 “端午节,五毒出” 这个说法有关。

  因为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材料,具有驱毒虫、聚香凝神、避邪驱瘟等功效。

  端午节除了五彩绳、挂艾草等民俗活动外,饮食文化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端午节这一天,有三种食物是必须要吃的,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吉祥如意。

01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它用糯米包裹着豆沙、蛋黄、猪肉等各种馅料,经过蒸煮而成。

  粽子不仅口感丰富,还寓意着团圆和丰收。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粽子,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02雄黄酒

  雄黄酒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饮品,它用雄黄粉末和黄酒调制而成,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相信雄黄酒能够驱除邪恶之气,保护家人平安健康。

  虽然现代人对雄黄酒的接受度不如古代高,但它在端午节期间仍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03茶叶蛋

  茶叶蛋是端午节期间常见的传统小吃之一,它用茶叶和鸡蛋一起煮制而成,茶香四溢、味道浓郁。

  茶叶蛋不仅好吃,还寓意着“圆圆满满”和“平平安安”。

  在端午节这一天,吃上一颗茶叶蛋,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吃粽子,1天最多吃3个!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虽然好吃,但热量高、不易消化,诱发胃肠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

  另外粽子含有不少糖和脂肪,吃太多会导致身体能量过剩,增加肥胖的几率。

  因此粽子最好在午餐或早餐食用,晚餐或睡前尽量不吃粽子,正常人单日摄入量不建议超过3个小粽(每个50克左右)。

  端午至,好运至,愿你吉祥安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