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8:为什么成功的人是他
通过前面七篇文章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的一个事实是,巴菲特的成功并非偶然。
多方面因素的叠加,成就了巴菲特一代股神的名号。
1
这个体重6磅,早产5周的小男孩从降生到世上以来,似乎对数字就有一种本能的迫切渴望。
他会静静地坐在门廊前,记下过往车辆的车牌号,也会和小朋友们不停地玩着一款叫大富翁的游戏,兴奋地数着自己不断积累起来的虚拟财富。
2
天生的兴趣恰巧遇上了一个从事投资的父亲。
当大多数孩子还不知道何为公司时,巴菲特就从身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手里搞来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
巴菲特把它们铺在地上,用父亲教他的标准普尔指数来解读。
3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给了巴菲特足够好的家庭教育。
在求学的路上,巴菲特也显得颇为努力,尤其为了自己梦想中的事业不断提升自己。
住在祖父家的那段日子里,每当福克太太准备午饭时,巴菲特总要拿出一本投资学的书读的津津有味。
巴菲特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本可以找到的商业书刊,钻研精算师才能看懂的报表,甚至申请过到哈佛商学院学习,可惜没被录取。
4
大学期间,巴菲特时刻流露出的个人魅力,在不知不觉中为他引来了众多投资者。
巴菲特日益显露的投资能力自不必说,极强的道德操守与原则性更是令他声名远播,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
与人们熟悉的华尔街的阴暗狡诈不同,巴菲特是为数不多的不以伤害别人为前提而获得巨额财富的资本家之一。
5
巴菲特能够在事业中取得如此成就,家人的照顾与理解实在功不可没。
有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把巴菲特家比作一团热带风暴,那么巴菲特则是其中的风眼。
巴菲特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对家庭则不暇顾及,妻子苏珊一直都对巴菲特很宽容,甚至连孩子们都明白,巴菲特一直都有精神上的追求,他无法估计琐碎的家庭生活。
苏珊与巴菲特两人,从情感角度来看,正好是两个极端,他们是典型的异性相吸。
大多时候,巴菲特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阅读《标准普尔股票指南》。苏珊则很外向,感情事业也很丰富,她乐于体贴别人,为他人着想。
女儿小苏珊说:“正是因为有了妈妈这个贤内助,爸爸才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爸爸做事总是很用心,全情投入。”儿子彼得说得更明确:“妈妈是为别人而活着。”
6
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汇聚成了今日的巴菲特。
罗杰·洛文斯坦在书中描述的一幕又一幕故事,也为我们逐渐勾勒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股神形象。
他就像美国很多经典传说中描写的那样,以正义和品德打败了大都市的尔虞我诈,用冷静执着应对着瞬息万变的现代化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