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杂谈读书哲学之光

儒家十讲之儒家人物-孟子(Ⅱ)

2019-05-19  本文已影响1人  穆翕

    民本思想可谓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说过孟子的思想是继承孔子以及孔伋的思想并有所发展而来。我们都说孟子推崇孔子的思想,孔子推崇为政以德,这被后世认为是孔子最推崇的政治思想,我认为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滥觞。

    民本这两个字是最先由孟子提出的,孟子说“法先王,行仁政”,我们可以将孟子的民本思想简单的理解成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一个补充或是重新诠释。也就是孟子着重解释了,为政以德的“德”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民本。其内在逻辑也就是如何为政以德,那就要践行民本精神,用民以时,敬民以礼。

    介绍完民本思想的基本信息,我想基本谈谈孟子推广民本思想的意义以及内在逻辑。其一,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家思想,增强其社会地位。我们都知道孟子强调性善论,主张人天生就懂得仁义礼智信,只是后天的行为会使他们失去这些品格,当然孟子跟我们说人可以通过内省这样的修身方法,在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的同时,去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提高以及保持这些品性。

    但是我们也知道儒家一直都相当强调君主的执政理念以及教化对于人民的影响,这一点来源于儒家对于礼乐制度的推崇。也就是按照孟子的治国思想,若想让社会太平,百姓和乐,人民可以保持人善良的本性,人主就要推行仁政以民为本,这正好贴合孟子的思想,所以,这就是民本思想之于儒家思想本身的意义,为了深化自身的思想所以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

    那如果反观其在政治上的意义那就是缓和阶级矛盾。因为我们要知道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周王室已经衰微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孟子所在的时期为周烈王到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于诸侯国与封建地主与平民的矛盾都到达了顶点。上文也说过儒家是十分强调君主之于平民的意义的,更看重所谓的教化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的缓兵之计,又加上儒家传统的人主以及认为民众受到教化社会就会稳定这样的思想便显得民本思想似乎便显得十分合理了。

    但是,我们仔细地想想这种思想究竟是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呢?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也要吃饭的嘛,不吃饱饭如何去谈进行思想的开化和文化建设呢?那我想大家一定会想问,儒家学者又没说一定要不吃饱饭去明礼乐。但是我想给大家普及一个观点那就是像古希腊这样以艺术哲学见长的城邦,都是奴隶制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前提之下,才取得了文化建设上的高度成就。史学界经常把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与雅典繁荣的文化进行侧向对比,但是我已经告诉大家了,儒家正名复礼也就是其表现民本,在春秋战国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