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就一个字

2016-12-16  本文已影响22人  尘血

      这个念头缘起于我最近看了常书欣的《高人》之后,才真切地发现"骗"这个字在我生活中如此普遍,上至政府官员-报喜不报忧,下至市井之民-缺斤短两。大到白发老翁,小到八岁孩童。谁又能完全没有骗过人呢?

      "骗"这是上至国家,大至公司财团,古有草船借箭,现有庞氏骗局,那已是谋略,这些都不讲,主要说一说,生活中个人的一些小事,现在网上购物十分普遍。比如买个衣服,品牌的,回来一看是个假货。你去找,客服会告诉你,发错了(装错了),可以退。(谁能告诉我一个品牌店库存里有假货是干什么的?)这时还有个选择可以挽回一些损失,退。那么如果遇上一个不识货的呢!

     买个菜缺斤短两,当然大型超市可能不会,一般不会发现,如果发现又有几个人会回去找呢?吃个饭,谁又能知道用的是什么油?当年赫赫有名的地沟油现在确实不再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算命算卦,人人皆知,却还是有人相信。再小的说:愣神时有人问,“想什么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本能地回一句“没什么。”人人都在生活中扮演着骗与被骗的角色。

       生活中很多被骗的事情都会宽慰自己“没什么损失,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生气。“这种想法在我看过一篇文章的时候发现,其实除了宽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小小的损失。维护自身权益可能会导致远超损失的成本。故,只剩下”无可奈何“。

     ”骗“在我看来,骗就是瞒,瞒就是骗。骗了就是骗了,没有什么好坏,其他之类的,骗只是一个单纯的字,一个表示一种事情的字。“诈骗”才是词语。

       不同目的不同结局,诈骗以2000块钱以上才可能立案,不过立案想破还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问题,现代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成本。成本不值没有什么办法。

       像日常生活中这些小的,被骗也骗了,没有什么大损失,也无可奈何,但要像一些骗局之类的,个人建议:别掺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