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诗-诗词曲对联基础知识学习.创作个人成长

(操作章2.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格律概说(第一部分):

2017-03-11  本文已影响177人  Johnson_Long

(操作章2.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近体诗格律概说(第一部分):平与仄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贾岛的一联诗。

先读读“两句三年得”,我笑话贾岛多么傻,一个句子写不出就放弃写点别的不好吗?两个句子写三年,这要搁在今天早饿死了。我又想这个三年是不是一个概数,只是说时间久,但是其实还真不是。

我又读“一吟双泪流”。我不禁莞尔,是那种真心的笑容。三年写两句,结果还不尽如人意,这大概是悲伤的事情吧。可是这字句间却又透露着幽默诙谐,贾岛在字里行间对我们正无奈地苦笑着呢!

大家肯定都对这一联诗并不陌生,可是我想大多数人应该还不知道这首五绝的后两句:“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写诗的人,是寂寞的。

有人说,现在的诗人写的诗,无非是上厕所的时候太闲了无病呻吟罢了。诗人的寂寞,从来不被看到,原因不过就是没有人能欣赏,虽然说近体诗“曲高和寡”还有点抬举它。各类快餐文学,网络小说却大行其道,原因无非是有受众。当一个社会主流报纸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大明星出轨离婚而不是文学科学成就时,这个时代是悲哀的;当一个社会不仔欣赏高雅文学而对快餐文学趋之若鹜时,这个时代的文学是糟糕的。当一个诗人发现没有人能欣赏他的作品时,他自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好在,现在还没有那么糟糕。我们还有几批新兴的诗人和一些优秀的网络作家笔耕不辍;碎片化的阅读和快餐文学并不是百害无一利。如果把这些东西比作电音,流行,散文和诗就是贝多芬和巴赫。一个社会人,听惯了巴赫,偶尔放纵一把,到小酒馆里来一曲《今夜无眠》,这无可非议。

只是,现在人们的眼里,现代诗就是把句子主谓宾打乱然后拼命敲回车,古代诗歌就是凑满五七个字。谁真的知道一个诗人眼中阅过多少篇佳曲名作?谁知道某一个平常无奇的字后面藏着多久的打磨?谁知道这严谨的诗句后面藏着多少格律和内容的限制与平衡?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格律”,当然,一次讲不完的。昨天我生日宴会正好撞上周五搞得挺晚的没更文,今天晚上补上。


(2.2)传统平仄规律

(2.2.1)格律简介和计划安排

“近体诗是诗中的八股文。”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近体诗要遵守格律。

所谓“格律”,就是写诗的时候要遵守的一系列格式的概称“格”就是格式,就是一篇几句一句几字之类的东西,诗的种类不同,格不一样,这个其实我们已经在前面的文章里讨论了,不记得了就翻前面的有关诗的分类的文章;“律”就是声律,就是有关押韵,平仄等一系列,这些东西我们接下来花几篇文章彻底说清。保守估计三篇文章,第一篇,就是这篇,说一下传统意义上对平仄句式的讲法,以及传统的平仄谱;第二篇讲拗救,以及重新理解平仄句式,以及我自己的创新的平仄谱;第三篇讲词曲对联;至于韵,再在以后说。本来不想讲第一篇的内容,但是我想了想,传统的讲法还是要讲,不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师傅教我的时候,教的就是传统讲法,这个不能丢。

当然现在新文学有说要废律发展“新体诗”的,在此按下不表。

(注意:阅读下文需要有关古音四声的粗略认识,可以翻我以前的四声概说文章大概了解一下再阅读本文)

(2.2.2)平仄的概念

平仄,或者说是调平仄,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就是说,在这一句的某一字这个字必须使用平声字(或者必须使用仄声字)。

诗词曲对联,一般来说,都是有平仄要求的。诗的平仄要求可以体现在平仄谱上,就是“平平平仄仄”之类,就是说前三字必须用平声后二字必须仄声。再比如“仄仄平平仄”也是一个典型的格律谱中的句式(我们管这个叫“律句”),前面的贾岛的“两句三年得”就是遵守了这一句谱。在这里要注意“得”是古入声字,虽然今音是阳平,却属于仄声,有了前面平上去入四声的基础相信大家都能分辨一个字的平仄,这里只是再强调一下。

词有词谱,大家都见过,再次引用龙榆生先生总结的词谱:

【江城子、江神子】

一作《江神子》。《金奁集》入“双调”。三十五字,五平韵。结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者。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双调】

中平中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龙榆生词谱)

平的地方用平,仄的地方用仄,中的地方随便平仄。

这是词曲,对联的稍微复杂些,以后会讲。

以下我用符号代表汉字:○=平、●=仄、◎=宜平可仄、⊙=宜仄可平、△=平韵、▲=仄韵

(2.2.3)字间句中的平仄关系

(2.2.3-A)音步

这个概念,其实我是从西方诗歌那里借过来的,叫做音步(meter)。我们熟悉的英文诗“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等概念就是建立于此上。penta- 是“五”的词根。

五七近体诗音调的变化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两个字是一个音步,其实只有两种音步“平平”和“仄仄”。一句之内,两个邻近的音步要变。所以就是写两个字变一下不会出现“三连平”“三连仄”(三连平显得结的太滑,三连仄显得结的太涩)。大家就从左向右推:平平-仄仄-平平·····比如一句五言诗,平平-仄仄-平平······,由于只有五个字,就只用前五个字就好了。我们得到了一个基本的律句:平平仄仄平。

依照以上原则,可知推出五到七言单句共4种格式,还可以按开头字和末字给它们分类:

a(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仄起仄收,七言平起仄收)

b(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平起平收,七言仄起平收)

c(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仄起仄收,七言仄起仄收)

d(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仄起平收,七言平起平收)

诗的起收:如果首句第一个字是平,最后一个字是仄,就叫做首句平起平收,一般也说这首诗也是平起平收的,仄声同理;只要是平收的诗,首句也一定押韵,反之亦成立

注:砍去首二字,七字句就是五字句,本质上是一样。

大家看c,d两句可能会奇怪:怎么会有三平相连?不是两个字变一下吗?

大家看c句,这是一个要求五言仄起仄收,七言仄起仄收的句子,我们只看七言的情况。如果要七言仄起仄收,那情况就是“仄xxxxx仄”,按照平仄谱从左向右推,得到 “仄仄平平仄仄仄”,我们看到结尾还是三个仄,还是不好。于是我们把第五个字改成平,成了 “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这还是违反规则啊,为什么要改?

这是因为在结尾的“三连平”和“三连仄”(注意,是在结尾的)最不能容忍。初写诗一定要避免,这是大忌。

所以我们就稍作妥协,把第五个字改成平,成了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种虽然也违反规则,但是比上一种好一些。这是为了律句的多样性而作出的妥协。

(2.2.3-B)变通

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较远,对整个句子的音律影响很小,所以平仄可以完全不论。这是第一点可变通之处。

第二点变通出介绍前,必须再引入一个西方诗歌概念:抑扬格。就是单句二四六字和尾韵字的平仄情况。

音步的重点在后一音节,因为后一音节就是抑扬格所落脚之处。所以在诗作中,音步的第一个音节可能不合格律,但前可变通而后不可变通,后一个必须恪守格律,这就是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或说“奇活偶定”

即,一句第一三五字是可平可仄的,但第二四(六)字须按“平仄平”或“仄平仄”来排,最后一字即是平韵脚或者仄声。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偶 序 位 的 字 是 平 仄 间 隔 相 错),这叫替(或者叫 “间”);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或者叫 “串声”)一般是不允许的。

实际上,这“一三五不论”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而任意“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之拗句为前提的。前两者是音韵大忌,前面也说了;“孤平”这一概念目前还有争论,我们现在可以简单认为是不可以出现多仄夹一平即可(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等),“多”是2以上。

也就是说,“奇不一定活,但偶必须定”

按照以上原则,标准句式是可以做变化的,一般来说是这么变(不能变得太拗口,当然如果变得太拗口了也可以“拗救”):

注:对于“一三五不论”,下面会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特别说明“一三五不可不论”的情况,而且这条说明会一直跟在句式后面,时刻提醒。请注意,括号内字的序号是按七言情况说的,五言同理。

可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下面只讨论不需救拗也正确的句。括号里提醒需要拗救的救法在下一篇文章会提到。

a(◎○)⊙●◎○●(本单句第三字第五字不可同时为仄否则犯孤平需要“拗救”)

b(⊙●)◎○⊙●○(本单句第三字第五字不可同时为仄否则犯孤平需要“拗救”)

c(⊙●)◎○○●●(本单句第五字不可为仄,否则三连仄需要“拗救”)

d(◎○)⊙●●○○(本单句第五字不可为平,否则三连平需要“拗救”)

这里abcd已经有很多变通余地了,这些都可以算作 “律句”。定义是平仄交替所形成的句式。

(2.2.3-C)韵的引入

这里必须要说一点点用韵规定,近体诗押韵规定每句末字只能是不押韵的仄声字,或者押了韵的平声字。

所以上面四种单句格式严格说来,是这样:

a(◎○)⊙●○○●(本单句第五字不可为仄,否则犯孤平需要“拗救”)

b(⊙●)◎○⊙●△(本单句第三字第五字不可同时为仄否则犯孤平需要“拗救”)

c(⊙●)◎○○●●(本单句第五字不可为仄,否则三连仄需要“拗救”)

d(◎○)⊙●●○△(本单句第五字不可为平,否则三连平需要“拗救”)

再来检查抑扬格,可知4种格式单句对应4种抑扬格,且易知偶 序 位 的 字 是 平 仄 间 隔 相 错 的:

a(◎○)⊙●○○●抑扬格为(平)仄平仄

b(⊙●)◎○⊙●△抑扬格为(仄)平仄平

c(⊙●)◎○○●●抑扬格为(仄)平仄仄

d(◎○)⊙●●○△抑扬格为(平)仄平平

(2.2.4)跳出句,在两句间,一联之内如何调平仄

(2.2.4-A)对与失对

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全联完全失对者,自然不算是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

在这里的体现是,一联中,出句对句要求平仄不同(这是对仗要求的一部分,后面对仗一章节会讲到),否则就是失对。也就是说,比如,上联第四个字是仄,下联同位置字必须是平。

当然也没有那么严格啦,最重要的是抑扬格那四个字一定要对上,音步前一音节偶尔失对无所谓。

根据以上原则,上面四句可成2种“联”,

即:

<A>a-b(◎○)⊙●○○●,(⊙●)◎○⊙●△。(这一联,出句第五字不可为仄,对句第三字第五字不可同时为仄,否则犯孤平需要“拗救”)

<B>c-d(⊙●)◎○○●●,(◎○)⊙●●○△。(这一联,两句分别是第五字不可为仄、平)

注:不可以b-a或者d-c,因为要求双数句押韵,单数句一般不押韵。

(2.2.4-B)首句入韵情况

虽然单数句一般不押韵,但是第一联第一句,有的时候可以押韵。这叫做“首句入韵”

如果真的首句入韵,上面四句又可成2种“联”,共计四种“联”:

<C>b-d(⊙●)◎○⊙●△,(◎○)⊙●●○△。(仅作首联,因为这一联实属无奈,下同)

(这一联出句第三字第五字不可同时为仄,对句第五字不可为平)

<D>d-b(◎○)⊙●●○△,(⊙●)◎○⊙●△。(仅作首联)

(这一联对句第三字第五字不可同时为仄,出句第五字不可为仄)

注:这两联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有一些违反对仗要求,实属无奈。

(2.2.5)跳出一联,联与联之间如何调平仄

(2.2.5-A)粘与失粘

上一联对句和其后下一联出句的每个音步后一字(即偶数字,但一般只看第二个字)平仄要相同,而且最后一字平仄相反(防止上一联对句和其后下一联出句为同一格式),叫做“粘”。否则就是粘。

粘是以同求变,因为不这样,而前一联的第二句和后一联的第一句也要求对,各联的平仄情况就完全一样了。

根据以上原则,稍加思考,可知

<A>后一定粘<B>

<B>后一定粘<A>

<C>后一定粘<A>

<D>后一定粘<B>

注:以上两点一般合称“粘对”。

春节贴对联一语中的“对联”一称,就是由诗的“对”与“联”的概念而来。

(2.2.6)总结:平仄谱

是上面所有推导结果的总结

传统格律表(自制修正版)1 传统格律表(自制修正版)2 传统格律表(自制修正版)3

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就讲完了。其他的特殊变式下一期再说,我们不见不散!


看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各位诗友们能学到一些东西,也真心希望你们觉得“有用”“有料”“有趣”。更希望你们能给我留下意见,让我继续改进。想问大家的问题就是,这样一篇内容是太多还是太少?还是恰好?你们宝贵的意见是我进步的源泉。

这是第四篇连载,朋友们有兴趣可以看看第一篇。另外,想写诗却不知道要学诗,想学诗却不知怎么学,学过诗却没学系统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和雨诗专栏,每周至少更新一篇诗歌系统化知识讲解,希望能帮到你们。

看似短短文章,却是读过书籍的沉淀,如果您的觉得有用,请给个赞吧。另外,人脑记忆毕竟不可万无一失,如有错漏还请赐教。

下一期:(操作章2.3-2.4)格律概说(第一部分):拗与救,以及对近体诗格律谱的重新认识

(预告仅供参考,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