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废掉的?
1、深信碎片化阅读,只获取低密度的碎片化信息。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头几年,碎片化阅读特别受到很多读者的认同,觉得既然每天手机不离手,那么用手机来碎片阅读,岂不乐哉!因为吃饭可以看,走路可以看,睡前可以看,甚至蹲厕所时间也可以看。表面上看起来你是很“珍惜”时间,实质上手机各种APP眼花缭乱,花在某宝某东的时间比例不在少数,只喜欢看别人帮你整理完成的干货内容,一件收藏,心理觉得收获感满满,然后再也没有打开过这份收藏。
建议:碎片化阅读,对于很多生活节奏快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学习方法,但更讲究如何用!比如碎片化阅读,当你想了解某一个领域的新领域的时候,可以用来记录新领域相关的概念。
例如你想学习如何鉴赏电影,那么我们知道赏析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它的视听语言表达,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就得去了解什么是【长镜头】、什么是【蒙太奇】、什么是【升格】、什么是【降格】,它们各自在影片使用中,有什么功能中作用。在有空的时候,搜一搜相关介绍,并把相关的概念性知识整理保存起来,誒~,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好处了。
而且越轻松的学习,越不容易记住。所以在看到自己觉得不错的干货文章之后,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记录,比如我看完一个学习视频,经常会顺手打开xmind 在上面快速绘制出一张思维导图,把内容读薄,这样下次打开绘图,一下子就能帮你快速回忆内容。
2、沉迷于短期快感。
你猜对了,这里想说的就是指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短视频社交软件。因为人手一部手机,所以手机游戏和短时频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青年的喜爱,很多电脑端大型网络游戏也开始志在必得,想要瓜分手机端游戏这块蛋糕,王者荣耀当仁不让,短视频龙头抖音,汇集各路明星、内容网红,生怕年轻人不爱玩抖音。
打开这些软件,分分钟一个小时就这样浪费掉了。为什么它们能这么火?因为它们最擅长给用户提供快感啊、逾越啊、成就感啊~每看完一个视频,你都会哈哈大笑,肾上腺书蹿上大脑,仿佛生活无聊的生活又再现一次生机。每开完一局黑,你总觉得不够刺激,还要再来一盘。你的“获得”就是它们引以为傲的“荣耀”,以专攻“吸引你的专注力”为引以自豪的“术业”,最后达成“双赢”。
有没有这样熟悉的场景,回到家中,一头扎进沙发,本来只是无聊拿起手机看一下有没有信息,但看到抖音、王者、吃鸡之后,还是习惯性的打开了它。当关掉手机,才恍然大悟,快十点钟,可以睡觉了。
建议:直接卸载,简单粗暴。不要问我为什么,眼不见,心就不动。你说你做不到?(我转过头来翻了个白眼,悄悄地告诉你,手机界面不是有收纳文件夹功能么!塞进去你就不容易看不到了。)
3、机械工作,拒绝深度思考。
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真正“工龄”远小于实际工龄。怎么说,因为他们基本每天都在做着几乎重复的工作。熟悉岗位可能只需要几个月,但是却硬生生做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习惯了现在的工作模式,生活模式,觉得就这样安逸过一生也好,省得瞎折腾。但是偏偏类似疫情这样的突发情况发生了,于是成了裁员潮中的前浪,却翻不起一片浪花。
建议:说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多人并不能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规划,或者显的某不着头绪。如果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或者迷茫,建议你今早进行职业规划。随着产业升级,市场升级,例如互联网企业,每年对人才的技能和经验要求都会随之变化,所以定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调整是很必要的事情。最好是能够半年总结一次自己的职业经验,并及时跟市场对应岗位进行匹配。总之,尽可能利用手上仅有的资源让自己更具价值,而不是满足于机械的工作方式,决绝学习,思考。
4、开始拒绝社交。
人本来就是群居的动物,注定天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更何况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国家,从古至今都把人情、人脉看得很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人脉即资源。当然不是说,你一定就要非常功利性的去积攒可能多的人脉。而是说沟通是人的基本能力,适当的社交,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思想和思维能力,同时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一味觉得人脉没有什么卵用,并开始拒绝社交,很容易产生负面和抑郁的情绪。
建议:定期联系自己的好友,多约饭,或者参加一些比较有趣的爱好小组。有时候,结交善友和有趣的灵魂碰撞,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更美好。
5、过度追求短期回报,缺乏长期思维。
这就是有些人容易浅尝辄止的重要原因。因为从短期看来,他们的某些行动并不能获得任何收获或者反馈,所以通常会被判定在做无用功。但是很多时候,前期就是需要一定的投入作为积累,当能力或者量的拐点达到的时候,才会产生所谓的质变。所以把自己的思维放长远一点,就像做投资,并能随便一掷就能换得千金,而是需要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投资企业|物品将来是否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建议:先尝试到长期思维的好处。比如想要通过跑步减肥5斤,那么跑一天不会有效果,跑一周肯定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而是依据减5斤这个目标,给自己定制一个月计划,具体到一周跑几天?一天跑多少公里?如何改善为更加科学的膳食,制作减脂餐?当然,一个月后减掉5斤这样的目标就够了吗?我们应该把目标放得更加长远,思考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走下去,在未来,我们能收获什么?那么意味着我们能获得更强健的体魄,更好的精力,还能保持住好身材。
可见即可得,先尝到长期思维的好处,在扩散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写作,理财,为人之道等。
6、拖延重症患者。
拖延症的典型表现,就是光想着,不动手。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太过于要求完美,总是认为等计划完美了再动手,于是一拖再拖。拖到最后,才临阵磨枪,草草完成。
建议:提前设置截止日期,看着截止日期来安排计划,不给自己拖延的借口。做之前不要要求自己一上来就是做到完美,而是在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优化迭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但是拖延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视自己的拖延症问题,一再陷入拖延的怪圈,走不出来。我准备了一整套轻松对抗拖延症的书单,放在了我的公众号【金小牛】里,这套书单从拖延症心理入手,既有时间管理指导书籍,又有高效学习、行动技巧指南,从自控力掌握到柳比歇夫的个人时间统计法,全方位包罗了对抗拖延症的实用知识。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在我的公众号输入“不拖延”,即可获取。还有更多学习资料和书单,希望对你有用。
7、假装很努力。
很多人大学期间每天都会定时到图书馆去报道,手上拿着专业书,到了图书馆后不知不觉便换成了小说本,要么没看一会儿书就开始困乏了,先睡上一觉再说。在大家眼里,你是一个每天都去自习,很努力的家伙,但是实际上,你只是在假装很努力,所以也别怪为什么专业排名一直上不去。
同样很多人也在工作中假装过的很充实,每天朝九晚九,大家不上班我也不下班,然后都在干嘛呢,一会儿网聊,一会儿摸鱼。很可惜,低质量的努力,只是温水煮青蛙,边安慰自己边浪费时间而已。
建议: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输出倒逼输入。很多人觉得学了那么多东西,到头来没有用到,那不是白学!学海无涯,但是路边有“岸”。你可以泛着你的小舟,到达任何你想停留的口岸。所以明确目标,通过功利性学习,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进行导向型学习,通过高效的输入,达到产出,解决问题的目的。
8、习惯性只喜欢听正面的评价。
当听到别人负面评价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很多人就会努力的负面原因归因为别人是想“害”他,或者嫉妒他,把不好的结果都归因到别人头上。谁都喜欢别人对自己有正面的评价,但如果过度依赖这些正面评价,而忽略了自己显然存在的不足,就很容易让人陷入盲目自信的思维,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
建议:遇到负面评价也不怕。不轻易信之,但要客观分析,学会自我检视。首先从自我角度评价自己,再从他人的角度进行自我检视,客观评价自己的不足,用批判的思维看待问题。放平心态,有则改之,无自勉。
9、过度关注他人评价,习惯性讨好别人。
这里就不得不谈到一个“讨好型人格”。什么是讨好型人格,简单来说,就是经常会习惯性的想去讨好别人,甚至于讨好自己不喜欢的人or希望不喜欢你的人能够喜欢你。
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本质上的问题,其实还是跟一个人的自卑心理挂钩。不够自信,导致想通过旁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表现。如果别人赞赏你,就会觉得非常高兴。别人否定你,就会一直很郁闷,想法连篇。
建议: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在意外界看法的人,当情绪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停下来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外界的问题。纠正自己的惯有想法,一步步把自己引向正向的情绪。或者过后再回过头来看,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时非常纠结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只是很平常的事情,多年后你也会发现,自己当时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代表了自己当时的想法。
10、没有一技压身。
我们常说技多不压身,但人不是全能的,技艺不在多,在于专精。像很多美食百年老店,都特别出名,因为在大众的印象中,它们就是专精于某一款美食,而且便宜又好吃。所以大家一想到要吃这款美食,都会往他家店里排队。就像微信公众平台的品牌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在这个讲究品牌效应的时代,拥有一技之长,可以让别人更快的记住你。
建议:1、把自己的技术型职业,发展到专家级别。2、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更容易坚持,一个好的爱好可以给我们带来价值感。3、发掘一项可以吃饭的看家本领。
11、情绪化,不懂得批判性思考,价值观墙头草。
随着越长大,我们就会越发现,世界真的很复杂。你看到的真相不一定是真相,你认为的别人不这么认为。世上也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有的只是人心。价值观、三观不同,看待事情也全然不同。就比如简单的点赞手势,在中国是表示赞赏,在其他国家可能就是代表侮辱性的手势,所以三观和立场,真的很重要。
有些人就是摇摆不定的性格,别人说风就是雨,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喜欢道听途说,而且每每深信不疑。反正就是听谁说,他都觉得有理。
建议:多角度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客观问题要理性先行,减少情绪化。推荐人人必读的思考类书籍《学会提问》,它提倡多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完它你就会了解为什么别人总是能够说服你,只是因为他们或许是权威专家,或许是书籍作者,或许只是逻辑较为严谨的人。在一件事情上,如果你没先有自己的见解,那么往往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本书的电子版被我保存在了我的微信公众号【金小牛】里,如果你觉得需要,可以到我的公众号里输入“提问”,就可以直接获取,希望对你有用。
12、靠借贷提前消费。
数据显示,90后群体中借贷最为普遍。合理借贷,要依附于自己的偿还能力。我还记得室友给我讲的他堂弟的故事,在借贷平台上借钱,然后给游戏主播送礼物,让主播带他玩游戏。最后惹上了十几万的股债,无法偿还,到处求亲戚帮忙。这就是过度借贷消费的典型例子。
建议:大学生最好不要碰手借贷,没有偿还能力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不要小看以贷还贷,只会越滚越多。
码字不易,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用,帮忙给个 “点赞” !笔芯
关注我,我也会在这里持续在简书分享各种有趣实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