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社群?

2018-06-05  本文已影响27人  5650a9714aa8

            这是一个社群的时代,小到公众号订阅,大到被吹成”社群经济“的会员制产品。社群把偌大的世界分成了一个个小圈子,便于更加深度的沟通和协作。这些小圈子并没有造成人与人直接的分裂,因为我们每个人是多元的,不会被唯一的一个圈子所限制。除了少数的亲密关系,我们大多数的“弱社交关系”由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各种形式的社群组成。

为什么做社群?

            2015年,罗辑思维提出了”社群“的概念,并且强调社群与社区的区分在于人和空间。一时间各种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打起了社群的口号,要做各种xxx第一社群,主要途径就是在消费的时候扫二维码加微信群。吃顿饭拉个群,做活动拉群,恨不得你家楼下的超市都有一个顾客群。实际上,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群组填满了我们的微信信息流,90%群早已被”关闭消息提醒“,其中能够保持活跃的更是屈指可数。虽然我们早就不再使用这些群,却依然怕错过讯息和弱社交关系没有删除,也没有再花时间投入,只是偶尔扫两眼然后在群里发一些广告。

        这样的用户习惯已经让社群经济走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建群容易营造社群难,维持产期活跃更难。实际上,这个难度也来自于大多数企图做社群的人没有发挥出”社群“形态本来的优势和价值。在最广泛的定义下,仿佛任何人数超过5人的群体都能被称为社群。然而,圈了一群人但是并没有内部的深度交互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人群并不等于社群。

所以我们要做社群经济,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社群?
社群有什么好处?
如何营造社区内来达到目的?
总结:1、做社群,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财力,群的生命到了尾声,不刻意打扰就是最好的结局;

                2、在整个社群营销的过程里,要设计出一份最好在活跃互动期完成的营销方案,比如某品牌的夜跑活动,短平快的社群活动,但商业广告的东西,你不能让大家在跑完回到家再来搞啊。社群有时候死即是生,永远满足人对新鲜感的追求,也满足人内心的归属感,或许可以让社群走得更远,结局更美好!

                            可视化_新商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