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理利用(二)作为一种保护目标的合理利用

2023-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扁竹

在现在的生态保护趋势中,生态系统的自然和原始属性不再成为保护的充分理由,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ature-based Solution)日渐流行,合理利用成为了生态保护的一种目标,并且进一步发展出了指导保护管理策略的框架。《湿地公约》以“合理使用(wise use)”概括湿地管理的目标,并将合理使用定义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以及“持续为人类福祉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两方面目标的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被重新评估。以“合理使用”为目标的生态系统管理,需要通过对不同管理方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较,确定最优的策略,也就是最“合理”的管理策略。需要注意的是: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衡量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存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式,但其计算结果也千差万别。他们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简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呈现方式,而不是生态系统管理方式的判断依据。将哪一项生态系统服务放在优先位置,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决策。对不同管理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分析,并不是要得出一个绝对的量化差异和排序,而是为了对可能的管理策略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所采取策略的主要目标和影响。2)“合理使用”相较于“合理利用”是更广义的概念,只要人类从生态系统服务中收益,即是“使用”了该生态系统的服务,而不一定是利用自然资源获得经济收益。有的情况下,或许严格保护生态系统才是最好的使用方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合理使用”是一个终极的保护目标。然而,“合理利用”比“合理使用”传播更广,甚至很多地方用将“wise use”翻译为“合理利用”。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强调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能是长期的,影响范围可能是广泛的,难以转化为当时当地的直接收益,因此更直接可感的“合理利用”常常取代“合理使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基于“合理使用”的长期保护目标,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实现短期变现的“合理利用”。

对于保护人员来说,这两个概念没有必然的优劣之分。我自己在工作中喜欢将“合理使用”作为保护目标来进行思考。“合理使用”作为一种保护目标,最大的好处在于保护目标和分析框架比较清晰,同时明确指出,保护的出发点是人对自然的需求。回顾上一节“作为一种保护理念的合理利用”,理念常常是千人千色,而且不同的价值判断之间无法比较,造成保护行动中的拉扯和矛盾。而如果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列举不同方式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上的表现,以“合理使用”的两条标准为目标,虽然也会有所取舍,但能帮助保护管理人员在同一个框架下讨论不同管理方式的影响。

对外来说,我依然用“合理利用”来概括我的工作内容。理由非常简单:生态保护中,当时当地变现的需求是真实的,而坚持高大上的“合理使用”,让我显得有些不接地气。更何况,长远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很难评估的,“合理使用”是一个终极的保护目标,而对终极理性我总是保持谨慎。将“合理利用作为一种保护目标”是我最常用的一个保护分析框架,但是我常常提醒自己:这只是保护的框架之一,或许是流行的话语趋势,但不总是最终准则,要对其他的保护范式和动机(如spiritual的保护动机)多留一个心。


下集预告:什么是合理利用(三)作为一种保护方法的合理利用。从严格保护到合理利用,驱动因素除了理念上的转变,还有严格保护现实上的困难。合理利用作为保护的一个策略,能够提升保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