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政治年号

大宋第一公主:宋太祖乱点鸳鸯谱,宋徽宗瞎改名,我捂脸?!

2017-07-03  本文已影响1284人  冷眼观史

遥看宋朝那段历史,就会感慨她虽然脱胎于纷纷扰扰的五代十国,却是一派太平盛世,让人心生向往。

然而,作为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嫡长女魏国大长公主赵氏,尽管贵为大宋第一公主,人生却充满了无奈:

先是在青春年华被父皇宋太祖乱点鸳鸯谱,嫁给了一个二婚男人;身后多年还被宋徽宗赵佶强行改谥,成了“贤肃大长帝姬”这么个不伦不类的名号。

作为当事人,史书中没有留下魏国大长公主只言片语的回应,不过悦史君却分明听到了那声声叹息……


生于将门,母亲早逝才貌初成

魏国大长公主赵氏是宋太祖赵匡胤和结发妻子孝惠皇后贺氏的嫡长女,由于赵匡胤长期身在军旅,她主要由母亲贺氏照顾成长。

为了行文准确,在赵匡胤称帝之前,悦史君将魏国大长公主赵氏称呼为赵姑娘。

贺氏虽然一直身体不太好,但她懂礼节,识大体,赵姑娘在母亲的教育下,也慢慢出落成一个大家闺秀。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时任殿前都虞候、严州刺史的赵匡胤,因功被后周世宗柴荣晋封为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贺氏也很快妻凭夫贵,被封为会稽郡夫人。

赵姑娘没有因家境的步步高升,而养出一身大小姐的蛮横无礼,反而越发表现地落落大方。

显德五年(958年)正月,30岁的贺氏因病情加重去世,赵姑娘失去了最可亲可敬的母亲。

不过,擦干眼泪之后,赵姑娘已经完美地继承了母亲贺氏的一切良善,长大了很多。

贺氏去世后,赵匡胤迎娶后周巢国公、检校太尉王饶的女儿王氏为继室,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

王氏为人谦和有礼,赵姑娘也没有排斥继母的到来,两人相处地非常愉快。


陈桥兵变,父亲称帝身份跃升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39岁的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上谥曰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

随后,后周世宗的皇长子梁王、特进左卫上将军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

当时,后周恭帝柴宗训只有7岁,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军权则掌握在赵姑娘的父亲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手中。

主少国疑,一些忠于后周的大臣,认为手握重兵的赵匡胤可能会出问题,提出要削减他的兵权,甚至有人主张尽早除掉赵匡胤。但后周恭帝和辅政大臣们并没有下定决心,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赵匡胤和他的亲信们自然不愿坐以待毙,加紧了更大的谋划。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假借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的烟雾弹,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很快在距离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陈桥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

赵匡胤随后率兵变的军队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铁哥们”,直接便打开城门接应。

就这样,赵匡胤几乎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于是,赵匡胤宣布后周恭帝禅位,正式登皇帝位,改封后周恭帝为郑王。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就以宋为国号,还是定都开封,改元“建隆”,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后,赵姑娘的身份也进一步跃升,成为皇长女。


父皇指婚,驸马竟是二婚男人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赵姑娘被父皇宋太祖赵匡胤封为昭庆公主

此时,已经出落成大姑娘的昭庆公主赵氏,婚姻大事被提上了日程,不过,宋太祖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那么,宋太祖眼中的乘龙快婿,是哪家的公子呢?

答案很快由宋太祖亲自揭晓,幸运儿是时年19岁的内殿供奉官都知王承衍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朝野内外都沸腾了:王承衍已经有妻子乐氏,昭庆公主就这么嫁过去,岂不是要做小?

宋太祖当然不答应,直接下诏命王承衍与乐氏离婚,之后迎娶昭庆公主为妻。

说到这,可能不少悦友对宋太祖要犯嘀咕了:大宋人才济济,不缺的就是青年才俊、文人雅士,自己的皇长女昭庆公主,怎么忍心让她嫁一个二婚的男人呢?

其实,这背后是宋太祖对王承衍的父亲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审琦的一个承诺。

前面在讲到“陈桥兵变”时,悦史君提过,当时为宋太祖率领的兵变军队打开京师城门接应的后周将领中,就有时任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的王审琦。

原本王审琦和宋太祖就是交往多年的“铁哥们”,再加上这次“翊戴之勋”,宋太祖开国后,对王审琦也是倍加恩宠,升他为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

不过,宋太祖对王审琦等旧将的兵权很忌惮,于是在建隆二年(961年),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王审琦的兵权,让他出京担任忠正军节度使。

为了让王审琦能够安心,同时也弥补他失去兵权的落差,宋太祖召见他,表达了自己想要儿女联姻的意图,王审琦当然求之不得。

于是,昭庆公主和王承衍的结合也就成了必然。宋太祖将王承衍提升为右卫将军、驸马都尉,还把他的妻子乐氏厚资改嫁,免掉他的后顾之忧。

做完这一切之后,宋太祖单独召见驸马王承衍,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汝父可以安矣。

现在看出来了吧,这就是一桩典型的政治联姻。

不过,好在王承衍也算是一表人才,昭庆公主没有什么抱怨,小两口过得很不错。


家人多逝,无力多言闭门守拙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昭庆公主的公公王审琦去世,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哭悼他,赠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后来又加封秦王,谥号“正懿”。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50岁的宋太祖暴死,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宋太祖死后,他的次子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德昭和四子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赵德芳都没能继位,而是三弟晋王、东都留守赵光义登上皇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将侄女昭庆公主进封为郑国昭庆公主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时为武功郡王、检校太尉的赵德昭,在遭到宋太宗的一次无端训斥后,自刎而死,年仅29岁。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时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的赵德芳病逝,年仅23岁。

应该说,短短5年时间,父皇和两位兄弟的离世,不能不给郑国昭庆公主以极大的震撼,但她却也无能为力,闭门守拙反而成为上策。


夫妻同晋,名正言顺更在无碍

北宋雍熙年间(986年左右),郑国昭庆公主的驸马王承衍被宋太宗赵光义委派出知天雄军府,兼都部署。

端拱初年(988年),王承衍被改任为永清军节度使,并再次出知天雄军。

王承衍为官清正有方,被地方官民一致拥戴,也因此受到了宋太宗的专旨嘉奖。

淳化元年(990年),郑国昭庆公主被宋太宗改封为秦国昭庆公主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59岁的宋太宗于东京皇宫万岁殿去世,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

宋太宗死后,他的第三子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秦国昭庆公主以他堂姐的身份,被进封为秦国昭庆长公主

与此同时,驸马王承衍被改封为护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晋封燕国公。

应该说,秦国昭庆长公主一家在宋太宗和宋真宗统治期间,不仅没有遭到排斥,反而地位上升。为什么会如此?

悦史君认为,盖因秦国昭庆长公主无碍帝位之传承罢了。


驸马离世,儿子骄纵黯然香消

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秦国昭庆长公主的驸马王承衍去世,享年52岁。

宋真宗赵恒追赠堂姐夫王承衍为中书令,谥号“恭肃”。

驸马的去世,让秦国昭庆长公主很是神伤,但让她更头疼的,却是自己的儿子王世隆。

王承衍有王世安、王世隆、王世雄、王世融等儿子,其中,王世隆是他和秦国昭庆长公主所生。

由于身份尊崇,王世隆很快就被任命为如京副使,还历任洛苑、六宅二使,领平州刺史。

王世隆也很清楚自己的特殊身份,为人傲慢无礼,不仅没有把几位兄弟放在眼里,对王承干、王承偓等叔叔们也保持高姿态,这让当时的名流很是看低。

秦国昭庆长公主对儿子极差的风评自然也有耳闻,但她也没能过多地提点,因为她的身体也在每况愈下。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秦国昭庆长公主逝世,宋真宗为堂姐赐谥贤肃。


谥号多变,徽宗出奇高宗终定

北宋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宋哲宗赵煦将秦国昭庆长公主改封为魏国大长公主

政和三年(1113年),因鲁国公、宰相蔡京的建议,宋徽宗赵佶决定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魏国大长公主也因此被改谥贤肃大长帝姬

靖康之难后,宋朝皇室南迁,宋高宗赵构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恢复旧制,“帝姬”再次变为“公主”,贤肃大长帝姬又被改谥为魏国大长公主。

由于赵氏的第一个封号是昭庆公主,最后一个封号是魏国大长公主,因此,这两个封号成为她最常见的代称,尤以后者为多。


悦史君点评:生逢易鼎之世和非常规传位之年,魏国大长公主赵氏作为一个弱女子,能做的恐怕也只有闭门守拙,为红颜悲苦增加注脚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