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21天清晨写作笔耕不辍

分享讲书稿写作路上踩过坑的那些经验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立方若达

练习写讲书稿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前前后后写了三四篇,前两篇都很简短,内容空洞,自由式的练习写讲书稿。

对于那两本书的印象,我几乎都忘光了,只记得零星的只言片语。虽然它们被我写成讲书稿,但讲书稿质量的高低与阅读的质量是分不开的。

阅读的态度端正,阅读的次数多,阅读时多用心,多用脑,那写起讲书稿就会得心应手的。

开启第三本书讲书稿练习写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写作路子走的不对。对一本书阅读的不透彻,领悟的不深刻,写出的讲书稿内容含金量不高,而且大多数是原文的转述。虽然是转述原文,但与原文相似度很高,这不符合讲书稿的写作特点。

我于是推翻自己练习第一篇讲书稿练习的方法——将原文转述成自己的语言时,不再摘抄原句,可以收集一些素材和案例,学着引用名人名言。

开启第二篇讲书稿的时候,篇幅依然不长,我安慰自己刚刚练习开始,文章不长是可以行得通的,只要将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不摘抄原文,厘清观点,写清楚这本书的原文意思就可以了。

当第二篇讲书稿呈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发现它的内容依旧简单,根本没有把书的原文内容讲清楚,赶紧又去学习讲书稿的写作方法,发现第二篇讲书稿的问题不仅在内容上单一,简化,大标题,小标题也没有明显的区分,也就是说写作大纲不清晰。来来回回只写了两三个关于那本书的想法,难怪写出的讲书稿阅读耐力不强,逻辑不严密。

基于前两次讲书稿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启第三篇练习讲书稿的时候,我先让自己端正阅读态度,按照写讲书稿阅读书的要求与方式,将这本书先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精读书中精彩的部分,虽然书的内容在脑海中虚无缥缈,但我查阅目录,记录封面,阅读序言,将精华做笔记,列出讲书稿写作的提纲,当第三篇讲书稿写完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字数居然达到了3000多,而且内容厚实,观点之间逻辑分明,暗暗惊喜自己居然能写出这么多的文字来,看来将书读懂,读透,读到家,大容量的讲书稿是可以写成的。初稿完成后,等待第二天修改。

可是在第二天,我又重新阅读了一下这本书,打算修改初稿。结果读完之后,竟发现有了新的感悟与写作想法,对自己的初稿一点儿都不满意,干脆推翻它重写吧,不过又有点儿心有不甘,那可是我辛辛苦苦写了两天的讲书稿,耗费七八个小时完成的,就这样被销毁了,真是醉了!

索性将它保存下来,既然要重新写第四篇讲书稿,那何不让它作比较对象,寻找差距呢?

按着这个思路,我将第三篇讲述稿留下来,并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把第四篇讲书稿的思维导图,写作大纲,开头部分,结尾部分完成!就剩下中间的主题内容也就是书中的精华再现,我打算再阅读一次书,让自己与书中的精华连接度更高一些,扩大自己写讲书稿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

虽然自己的第四篇讲书稿还没有成稿,但我内心很淡定,仿佛一切都成竹在胸。因为这本书前前后后已经被我读了十几遍了,书中的内容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我感觉这本书已经被我读的越来越薄,它一定会为我所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