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狮专家微课笔记

20190222-《让父母秒懂情绪教养五招鲜》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毛豆妈妈1

课程名称: 《让父母秒懂情绪教养五招鲜》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90222

主讲老师:杨煜涵

整理人:丹玉

校对人:文

编辑人:毛豆妈妈

点击查看“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集体亮相介绍

讲师介绍:杨煜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上海市科学育儿社区行项目专家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TT职业培训师、家庭养育高级指导师、感觉统合培训师;

从事一线幼儿教育和教师培训工作十余年,擅长亲子教育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幼师师资培训,儿童情商能力培训,儿童常见问题分析与疏导等。

课程提纲:

情绪教养五鲜招

第一招:先处理好父母自身的情绪,再对接孩子当下的情绪。

第二招:接纳和认可孩子的情绪。

第三招:划定行为界限,知道孩子解决问题。

第四招:觉察自身和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第五招:两项补充策略①三个叫停时段②先天气质各异。

一、一个经典案例和两种应对方式

情景:带宝宝逛超市,已经买了很多玩具,但是看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小猪佩奇书包、水杯、玩具还想要,你会怎么做?两个选项:

① 压制型—— 一把抢过宝宝手里的东西,严厉的制止:“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好好跟你说不听,非要我发火。哭什么哭,赶紧回家,不然我走了,听到没有:“1/2/3”?”

压制型父母视悲伤、恐惧、生气等情绪为不好的情绪,他们觉得任由孩子以哭来达到目的,会惯坏孩子。所以当孩子表露出负面情绪,就会严加管束、威吓孩子,甚至动手打骂来以示惩戒。让孩子停止哭闹。这类父母的本意是想让孩子懂事、坚强,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长期抑制孩子表达情绪,甚至企图用恐惧和羞耻感来消除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意志消沉,出现低自尊、高抑郁倾向。而指责和打骂会让孩子因惧怕而顺从,但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怎样做。极易让孩子习得用暴力解决冲突,产生攻击性行为。

② 放任型——束手无策,妥协,买了回家。

放任型中有一些家长认为负性情绪带有伤害性。当孩子生气、悲伤、恐惧时,关注这些情绪会放大其消极影响力。害怕孩子会沉溺其中,所以急于用妥协来安抚宝宝。面对孩子的情绪,他们不愿干涉,只是任其发泄。不仅没有引导孩子管理情绪的意识,也不知道怎样约束孩子的行为。看上去是无条件包容宝宝,实际上却忽视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好的行为习惯。长大后孩子会缺乏调整情绪的能力,也难以与他人沟通、相处,人际关系堪忧。

压制型和放任型这两种不恰当的应对方式,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家长由于童年期成长经历对自己的负性情绪也无法接受和认同。他们很害怕应对自己情绪化的时刻,担心自己会情绪失控。所以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快速的控制局面,而忽略了往往带有负面情绪的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其实是成人引导孩子去认识、理解和管控情绪,从而能应对和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在情绪感受和调节能力发展会滞后。缺乏解决问题的自信,对自己产生怀疑。

那我们如何才能变身为既懂得引导孩子的情绪又会管理自身情绪的情绪教养型父母呢?

二、情绪教养五鲜招

1、第一招:先处理好自身的情绪,再对接孩子当下的情绪。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工作日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就想葛优躺好好休息,可是家里的孩子就是偏偏精神抖擞,一会要陪伴,一会闹情绪,一来二去我们就开始烦躁了,一股无名之火冲上来,什么爱心、耐心、方法、技巧全都抛之脑后,追着娃一顿批,数落完了看到宝宝一脸委屈样,又忍不住愧疚起来。周而复始,仿佛我们每次都跳不出这个怪圈。其实并不是孩子喜欢挑战家长的极限,也不是家长不愿尝试科学的育儿方法,而是在我们在自身带有情绪没有平复时,很难有足够耐心和意愿去对接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也难有清晰的思路和孩子有效的交流。此时父母自身的负性情绪就像小火苗一样,越点越着,直到爆发情绪回落,才愧疚不已。

所以先处理好自身的情绪,再对接孩子当下的情绪,才是情绪教养的第一要义,也是关键前提。

可是父母该如何处理自己濒临失控的情绪呢?

当觉察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是做10次均匀且缓慢的深呼吸。

无论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只要改变急促的的浅呼吸状态,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另一个副交感系统会被激活,让身体放松下来。深呼吸是在身体层面做引导。但是我们的脑子里难免会有负面想法,让我们的情绪更加愤怒、沮丧、愧疚、消沉。所以这时要在心理层面认同转换情绪的积极想法。

如果我们慢慢在无法处理自身的情绪时可以请他人帮忙带孩子,离开事发现场;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拜托亲友邻居帮忙看护宝宝。比如单亲家庭就是个例,而对年龄大的孩子自己可以明确告知自己需要独处一会儿。这些在情绪教养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能觉察父母的负面情绪,也能逐渐管控自己,会让自己在特殊时刻暂停,允许双方独处,延后处理。

回到前面父母安排好了,孩子可以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小区景观,走进大自然,转移情绪点。可以回想过去自己冷静处理事件的状态,暗示自己会保持冷静并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可以翻看手机里留存的一些照片或视频,回想亲子时间,也可以听听音乐,散步冥想等等。

父母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如何对接孩子的情绪呢?

2、第二招:接纳和认可孩子的情绪(情绪教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情绪是指站到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的体会孩子的经历和处境,尽力用安抚、平和的话语、不带任何批评的做出回应;这在心理学上也叫共情。当我们试着去理解孩子的经历,关注孩子的情绪时,他会感受到我们的支持,知道父母和她站在一边,就会开始信任我们,允许父母走进他的世界里,主动和我们分享他的想法、观点,促进亲子间的关系。这样在将来发生冲突时,孩子才会听取我们的建议,和父母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解决问题。

回到开头超市购物的经典案例,建议父母可以先抱起孩子到一个人少安静的角落。孩子在超市里闹着不走,围观群众的目光会让你无形中担心旁人的看法,他们的议论也会对你造成舆论压力,情绪教养很可能无法施展。另外情绪教养如果当着旁人的面进行,孩子也会感到尴尬和羞怯从而大大影响到实践效果。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通过孩子剧烈起伏的胸腹、僵直的四肢、不安的双脚和变形的五官等等身体行为和表情信号,解读到孩子的感受是愤怒、紧张、焦虑还是恐惧?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保持在同一个频道上交流,就可以很好对接和处理。

建议父母可以蹲下来和孩子保持视线齐平,你放松和专注的姿态,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把他的情绪和想法当回事,并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对孩子说“我看到或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很想要心爱的玩具。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妈妈可以耐心等待你。此时还可以辅之以我们感统训练当中的重压力按压手法,平摊手掌在孩子的背后有力度的画圈按摩,帮助孩子消解负面情绪。刚开始可能还不习惯照我上面的举例这样说,也有些父母因为家中从没进行过情绪教养练习,经不住宝宝哭闹,就又用旧的应对模式。请大家记住心理咨询中,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温柔的坚持”。用温和淡定的态度对孩子重复,我看到、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很想要什么或者是什么。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爸爸妈妈可以耐心等待。有很多向我咨询的家长温柔的坚持了,最多三四次都反馈说效果很明显。

此时不用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对孩子讲道理,因为人类大脑中主管理性思维的前额叶需要相当漫长的发育时间,平均要到二十七八岁前额叶才能完全成熟。我们成人有时情绪上来都听不进任何道理,何况思维和判断力都相当薄弱的孩子呢。所以只有先接纳和认可了孩子的情绪,才能继续情绪家养的第三招:划定行为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3、第三招:划定行为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教养的难度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以及我们的行为是有限制有规则的。怎样同时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及自制,这就涉及自由和规则的限度以及父母掌握平衡的技巧。如果父母每次都能坚持合理的同意,不合理的绝不迁就那么孩子就会懂得不合理的要求,哭闹也没有用。这个结论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可以大大减少孩子哭闹的次数。

具体做法是:等孩子情绪回落了,父母可以简短、温和的话说明:爸爸妈妈很爱你,可是这件事情不允许。这样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对这件事情产生了干涉,而不是针对我这个人。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自己的情绪并没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错误的行为。对那些伤害到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或是不被社会所接纳的行为,父母一方面要明确制止,一方面要知道孩子哪些是合适的允许的行为,至于其他的每个家庭各自有不同的规则和行为限制,则无需一味的无休止的禁止。例如有些父母咨询后,会采纳我的专业建议,在去超市购物前,和孩子约定好这次或每个月的配额,那超过配额还非要买的行为,就是这些家庭里不允许的啦。

和孩子一起约定家规,的确是一个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方法,可以当规则建立开始,执行起来还是难免都会有情绪。对小年龄段的宝宝,父母先接纳他的情绪,再重申规则,加上转移注意力,基本上就OK了;对大年龄段的孩子除了情绪教养的一二三招,我们还可以运用延迟满足的配套方案,让他知道他的需求可以通过努力和等待或其他方式得以满足。这个过程需要你当下的前提和条件为标准,指导孩子共同解决问题。比如上面的案例,父母已经提前和孩子约定的规则,但孩子还是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寻找合适的替代方案,等过生日的时候可以给你买个最新的玩具,或是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活动里2选1,你想我能等会一起去玩滑梯?还是一起做手工等等。限制和约束的同时,允许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选择,孩子都会很乐于接受。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父母承诺的事情,请尽量做到,切记事前乱许愿,事后不实现。否则孩子会在认同、期待、失望的不断循环中感到气愤,进而通过各种叠加的破坏性的行为让父母妥协。一定要当下及时满足才罢休,这样父母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如果父母实在是有特殊情况,要提前告知缘由,并勇于说声对不起,道歉呢,切记物质补偿,它带来再一次的情感伤害。

情绪教养的第三章里最后一点,必要时,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体验,承受,遵守或违反家规的自然后果。当孩子遵守约定时,父母应及时肯定、赞扬,或给一些特权或奖励。比如累积几次约定都遵守了,就可以去迪士尼游玩等等。最好是非物质性的奖励,不然会助长孩子跟家长讲条件。当孩子违反约定时,不仅得不到任何赞许奖励或特权,父母也不会去替孩子补救或遮掩。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让他自己去面对老师,而不是给孩子打马虎眼,如果父母或其他代养人每次都能公平一致的划定行为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也会主动的作出改进。

以上情绪教养三连招适用于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问题发生时。那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4、第四招:觉察自身和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父母想在问题发生时可通过共情理解孩子,平时应注意提升对不同情绪的感知能力。感知情绪意味着你能发现并认识自己感受到的情绪,并对他人的情绪有敏锐的觉察力。

日常提升几句感知力的方法有:正念冥想、写日记、绘画,泥塑等艺术表现形式。写情绪日记,能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更加关注,父母可以记录自己经历不同情绪时的感受,以及导致这些情绪产生的事件和情绪背后的想法,也可以随笔写下当孩子生气,伤心或害怕时,自己有怎样的情绪反应。情绪日记记录的过程是在为情绪贴上标签,从而帮助我们定义和接纳情绪。当那些似乎无法掌控的负性情绪通过语言文字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我们的情绪就被界定了,变得可控,不再不可琢磨。如果父母提升了情绪的感知力,懂得用言语文字和艺术表现形式为情绪贴上标签,孩子自然也会逐渐习得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举个例子,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艺术涂鸦和做手工等创作过程,非常有助于我们捕捉孩子内在的心理诉求,孩子的作品会帮助我们理解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绘画,泥塑等艺术表现形式,又是良好的情绪表达和疏导方式。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巧用儿童情绪管理类绘本《生气汤》、《菲菲生气了》、《野兽出没的地方》等等,通过生动有趣的亲子阅读故事中,传递给孩子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

5、第五招

补充策略:

A.不适合进行情绪交流的三个叫停时段:当你疲劳生病精力不济时;当你赶时间时;当有旁人在场时。家长都极易产生负面情绪,情绪教养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因此遇到这三个时段要及时叫停,回到第一招,先处理自身的情绪。

B.要注意孩子的先天气质各有不同。有些孩子只需要三四次温柔而坚定的坚持,也许有的就需要更多次。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团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