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
秋日黄昏,陪母亲和二宝在小区内溜达。母亲属牛72岁,二宝属猴不到3岁,一老一小,老的走路有点缓慢,小的走路蹦蹦跳跳。人到中年的我被这幅幸福而又温馨的画面感动着。
别无他求,只愿一家人健康平安。
如今,小区里退休后的老人们闲来无事,总爱把绿化带变成自家的瓜果菜园。走着走着,眼前一亮,一棵冬青树四周的空地上,有几棵植物吸引了我。不禁大喊:娘,快来看!母亲和二宝看我那兴奋劲,以为发现了啥宝贝,过来一瞧说:这不是刺挠子吗?二宝也蹲下好奇的打量着这棵结满带刺果子的植物。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我能吃吗?不能!我能摸吗?能!说完我偷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04246/5d7c3e121064928e.jpg)
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伸出小手去摸那几颗已长大却还未成熟变色的果实。
呀!好疼啊!刺挠子的刺扎了他那白嫩的手掌,吓得缩了回来。
母亲和我相视而笑。
睹物思情,往事悠悠。
儿时,房前屋后、村旁地头、杂草从生的地方这种植物随处可见。可见它生命力极强。
记忆中,去田间割草挖菜时,偶尔把它带回家,一种怪怪的味道,难闻。
更让人讨厌的是经过夏天的疯长,秋天会结出满枝带刺的果实。走在田间路边鞋子上、裤子上就会被挂的满满的。扎的那个结实呀!择的别提多费劲。甚是让人不爽。
最让人头疼的是家里的狗,跟着来田里溜一圈,好了,变成刺挠子狗了,看它那难受劲别提多滑稽可笑。把狗摁倒在地上,一边给它往下扯嘴里还训斥它:让你调皮,让你跑,这下好了,难受吧?活该!刺挠子扎的太结实了,每次都会扯下好多狗毛来!疼的哼哼叫。狗通人意,知道小主人给它解除痛苦,就忍耐着不动。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苍耳利用人和动物将其带到其他地方,所特有的种子传播方式。
知道苍耳的用途,是在上班后,每天骑车上班的我得了鼻炎,犯上来鼻塞特难受。朋友告诉我一个治鼻炎的偏方,用苍耳煮水喝,据说很管用。那时还不知道苍耳是啥,朋友说就是田边里长的刺挠子。我才知道。
上网百度:
苍耳: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夏开花,绿色。果实倒卵形,有钩刺。荒地野生,茎皮可取纤维,植株可制农药,果实“苍耳子”可提取工业用的脂肪油,还可入药,能发汗、通鼻窍、祛风。
恍然大悟,那个让我讨厌至极的刺挠子居然有个如此文雅的名字,而且用处多多,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啊!
回家问母亲,现在地里还能釆到刺挠子吗?还真是不常见了呢?母亲说,我和她说,鼻子有点不舒服,听人家说,刺挠子煮水喝能治好!
再次回家时,母亲拿出一包东西给我说:这东西用着它的时候,反而不好找了!原来,前几天母亲和大娘拉呱说起这事来,大娘告诉她说村前的水沟边好像是有,母亲立马就去了,找了半天才好不容易采来了这些。母亲怕我匆忙忘记带,顺手放进我的包里。我眼眶一红,无意中的一句话,母亲想法设法的给我寻来。
再后来,细心的母亲总是问我,煮水喝了吗?鼻子好了吗?好了,不难受了。我搪塞说。
事实是嫌麻烦,没煮。又怕母亲担心,只好来个善意的谎言。
如今一晃好多年,苍耳已成了中药店的香饽饽。田地里野生的苍耳却了无踪迹。看来,只能靠人工种植来实现它的人生价值了。
君不见诗人跌宕例如此,
苍耳林中留太白。
这句诗来自陆游的《山园草间菊数枝开席地独酌》
诗中的苍耳是否与文中的苍耳寓意一致,鄙人才疏学浅,不敢作答。只是引用于此与朋友们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