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看了几场Show,就想成为主角?
知识付费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变现的一种方式。
你是怎么学的?
从2016年到现在更是知识付费的高峰期。每个人都关注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号。听了那么多课,参加了那么多活动,可是依然焦虑状态。这一秒看了这个大V的分享,天呐,我应该这样;下一秒又在朋友圈刷到了另一枚某知名网红的鸡汤,一番情绪渲染之后,内心又陷入了另一种肿胀。
小心脏被刺激后,文章拉到最后,一个标题为《快速xxx》的付费链接完美的展现在你面前:赶紧付吧,抓紧上车,再不学习就要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你还想不想完成阶层跃迁了?…名额马上就没了……你还在焦虑不行动?
喝着毒鸡汤一路走来的你,唯恐错过,熟练操作着线上支付,手一抖,购买成功的页面顺利的展现在你面前。瞬间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嘴里还不忘喋喋不休道:MD,老子终于上车了。
抱着忐忑和期待的心情等着老司机开课。
第二天,又看到另一大V开了另一个课,哎呀,我这方面技能也需要提高……
终于等到开车了,开始几节课还能做到准时参加,到了后面,不是约会迟到就是加班忘听,课结束了,老师把钱赚了,你又把学到的还给老师了,完美!
然后,开启另一场听课之旅……
最终就像陀螺,疲于“奔波”在各种假学习之间。
此时,可以拿出笔和本,回顾一下,总共参加了场活动,那么多少次课程,参加了多少个社群,数数花了多少钱,最终你又收获了什么?某一技能的提升?认知有了升级?还是学会了如何赚钱?
老师是怎么教的?
再看看辛勤授课的老师们。
本来开课这件事情,是因为在某一领域擅长,传授技能或者授业解惑,现在呢?
知识付费满天飞,行业更是层次不齐,懂教育、有料的老师有;纯粹通过营销收钱的也大有人在,什么速成法,什么“一夜暴富”,各种猪肉注水打法开始层出不穷。
听课,除了能满足你时间被一时占用的满足感,课后不加以刻意练习,其实水过地皮干,卵用都没有。
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拿起纸笔梳理下你熟知的那些自媒体也好,出书的作者也好,没有短则2-3年的,长则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坚持,仅靠听听课能成为大V?
知识爆炸,伴随着的是人心的肿胀。每一个“逆袭者”(或者干脆说屌丝到土豪),都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一碗毒鸡汤。本以为端着这碗鸡汤,时不时的抿一口,就能完成同样的转变,未必!真正应该研究的不是现在这碗“汤”本身,而它是如何“熬制”这个过程则更有价值和意义。
是时候该醒醒了:如果仅靠看了几场Show,就能成为演员,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
学习本无用,如果不用的话。
听课本无用,如果不用的话。
怎样才能成为主角?
从外界因素来说:首先要克服盲目。想提升的本意没有错,但在参加之前要经过一轮筛选,把垃圾筛选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活动/课程)。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美丽,可是实在啊,当然去读点古诗词啊,也没人拦,每个人选择不同。
另一个是从自身出发:有的同学去报学习班就是为了结交朋友,也很正常,商学院的一些MBA还真不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而开的。所以一开始明确目标很重要,不然不明不白花时间、还花冤枉钱,图啥呢?
如果是结交朋友那就不说了,如果是想掌握或者提升某项技能,参加培训只是锦上添花,最终想出师,靠的还是持久的耐力和坚持。这一点刘德华早就说过了,连感情都要练习,何况技能了。
我们该做的应该是减法。就像柔道中所说的那样:不求招招会,只求一招精。要想成为主角,就先拥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