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不管他表面看起来是风华绝代,还是平平无奇,如果你走近他,你就会发现他的飞扬与落寞、优点与不足、骄傲与自卑、平凡与伟大。
这是我读《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一书最大的感受。
不得不说,由于文化差异和对于相关的国家、人物所知甚少,读书的时候有点艰难。有的地方感觉啰嗦,有的地方感觉很乱,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还是作者(或是翻译)的问题,有空要再读一遍。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一书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的一本故事集。书里包含了15篇文章,除了最后一篇外,其他14篇都是以人物为主,每篇谈1-2个主要人物,其中既包括弗洛伊德、亨利·鲁斯(创办了《时代周刊》《生活》《财富》的报业巨头)、阿尔费雷德·斯隆(通用汽车总裁)这样的大人物,也包括德鲁克的奶奶、小学老师这样的普通人。
书中的人都很有趣,比如第一篇中的奶奶会拿着破铜烂铁去银行存,但我们最后却发现她是一个真正关心别人的人;比如波拉尼一家人不把自己的财产看作是自己的,认为这些财产属于更需要它的人;比如富勒和麦克卢汉都看重科技,但一个认为科技是一种神性,一个认为科技是一种人性……
在读书的过程中,惊讶于德鲁克认识的牛人好多,从小到大身边都有一群牛人,这是我们难以企及的。但另一个方面,德鲁克可以从这些人的身上吸取营养,来完善自己,也是他自己很牛的地方。我们固然没有他那样的平台和际遇,但我们扪心自问,有他那样的好学心和愿意探究别人的热情吗?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闪闪发光的人,如果我们去努力学习身边人的优点,未必不能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所以,让我们去发现吧。
最后,与大家分享作者写的序言里的一段话——
“人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因此,我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墨守成规的也好,传统的也罢,甚至是极其无聊的人,若谈起自己做的事、熟知的东西,或是兴趣所在,无不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每个人自此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