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我与垃圾桶如此结缘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成长需求,即敏感期。它包括: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物权敏感期等。具体敏感期的月龄及表现,想必看过儿童心理学或者早教书籍的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在此不做赘述。
不同的孩子表现不同,引导方式也不同。
在此我只想记录与儿子的陪伴之路,从具体实践出发,引发一些教育反思。
目前,两岁四个月的儿子正处于语言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
因为孩子,我与垃圾桶如此结缘1
垃圾桶的门有必要关吗?
前两天,带儿子上街,儿子屁颠屁颠跟在我后面跑着,刚走到一个拐角处,儿子忽然停住了脚步。
不见儿子跟上来,我回头一看,儿子正认真地看着垃圾桶,我以为他是想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于是告诉他,那是垃圾桶,装垃圾用的。
说完便拉着儿子往前走,殊不知儿子却扭头看着垃圾桶说“关”,说着便要上前去。
于是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要把垃圾桶的门关上。垃圾桶的两扇门敞开着,垃圾散乱地溢出来,极其脏乱。
“垃圾桶好脏,不要去弄。”我平静的说道。
“关,关。”儿子依旧这样说。
就这样僵持了大概两三分钟。
看着儿子坚持的哭腔,想到书里看到的秩序敏感期,我表示理解,虽然我非常不愿意去将两扇脏兮兮的垃圾桶的门关上,可是我知道如果不关,儿子会哭得歇斯底里,为了解决后续的麻烦,不顾路人疑惑的眼光,我上前用脚将两扇门狠狠地踢上,心里对保洁人员充满抱怨“为什么不把垃圾桶的门关上。”但由于里面的垃圾桶错位,其中一扇门关上又弹了回来。
儿子又一个劲地说“关,关。”
看着那脏兮兮的垃圾桶,我实在不愿意再去踢一脚。
于是强硬的拉起哭闹的儿子往前走。走了几步,他哭得歇斯底里,我干脆将他扔下,一个人往前走,按照惯例,我只要往前走,他必然会跟上来。就这样,软硬兼施,终于将儿子从垃圾桶那里拽走了。
其实我知道,儿子眼里看到的不是垃圾不是脏乱臭,而是“垃圾桶的门没关。”
孩子两岁多,正处于秩序敏感期,他觉得垃圾桶的门就应该是关上的,打开就属不正常,所以坚持要把门关上。
作为大人,既不能让孩子去触碰垃圾,又不能让他哭得歇斯底里。
垃圾桶的门该关吗?
秩序敏感期是一种本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
这门该关,尽管是脏乱臭的垃圾桶。因为孩子,我与垃圾桶如此结缘
虽然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我至少主动去理解孩子,想办法帮他解决心里的困惑。
至少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理解他的。
儿子每次爬到四楼,看到楼道里的一扇门只要开着,必然要将它关上。这也是属于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2
地上的垃圾该不该捡?
昨天带儿子上街,他在路上发现一个白色的矿泉水瓶盖,伸手就要捡。
又是垃圾!!
我大声呵斥“垃圾,脏,不要捡。”
儿子犹豫地停顿了一下,接着又去捡,我以为他打算捡来踢着玩,因为平时爸爸老教他玩踢瓶盖的游戏。
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捡起瓶盖之后径直走到垃圾桶旁将它扔进
随后,我告诉儿子,以后地上的垃圾不能捡,太脏了,容易感染细菌生病。别人扔垃圾那是别人的事儿,只要我们自己不乱扔垃圾就可以了。
从成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说法虽然有些自私,但是对于一个弱小的孩子来说,保护他的健康,远比保护环境更重要。再说,大人乱扔垃圾,没必要将此不负责任的行为让一个幼小的孩子来承担后果。
我想说的重点不是儿子的意外之举值得赞赏,我想说的是,出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他捡垃圾并不是出于保护环境的做好事的心理,而是觉得垃圾不应该在这里而应该好好地呆在垃圾桶,至于获得妈妈的赞赏完全是他的意外收获。
3
妈妈该不该成为温柔妩媚的散发女?因为孩子,我与垃圾桶如此结缘
我是个笨人,也是个懒人,头发经常是扎个马尾或者简单挽个发髻。
有时候刚洗完头发或者睡觉前就会披散开来。
儿子每次看到我散着头发,都会一个劲地说“妈妈,扎。”
只要我说出不扎的理由,他总是一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一边狠劲儿地坚持“妈妈,扎。”
“妈妈散着头发不好看吗?”
“嗯,扎。”
这个时候,妈妈该不该成为温柔妩媚的散发女呢?为了儿子的成长,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呵呵。
我无奈地笑笑,只好将头发扎起来,谁叫人家刚好处于秩序敏感期呢。
在他看来,头发散开或是扎起来,跟漂不漂亮一丁点关系也没有,他只知道妈妈的头发就应该扎起来,散开就不符合他的正常逻辑。
在老一辈人看来,这完全是纵容孩子,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想让你干什么你就依了他,他让你捣鼓垃圾你也去捣鼓垃圾。
事实上,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状态,东西就应该有它该呆的地方,有它该有的状态,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秩序感,从而知晓了各个物件之间的结构和关系。等他的秩序感形成,过了这一敏感期,自然也就不会再纠结于各个物件的位置对与否的问题了。因为孩子,我与垃圾桶如此结缘
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用心和耐心,每个妈妈都会发现,自己正在塑造一个越来越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