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审计手记审计之家

审计思考 | 如何克服”三段式焦虑“?

2018-09-04  本文已影响60人  小叶弯弯

■ 每个内审人员都面临过“三段式焦虑”

内部审计的正常工作流程可以描述为“三段式审计”。

对每一个内审人员而言,在“三段式审计”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克服“三段式焦虑”。

■ 正确认识焦虑

维基百科对焦虑的描述是:

焦虑(anxiety)是指由于情绪或心理上产生内在冲突,进而引发非理性的忧虑或恐惧感受,它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每天的工作、生活都是由各种各样不确定事件随机组合而成,焦虑无处不在,焦虑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正如德国学者Gebsattel所说:

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有研究表明,容易焦虑的人观察力强,对事物敏感,比较关注人、事和形势的发展,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情况,设想各种预案。这也正是内审人员保持职业的敏感性、审慎性和敏锐性所最需要的能力基础
面对“三段式焦虑”,首先要搞清楚焦虑的来源。从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焦虑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如何克服”三段式焦虑“?

一、跳出舒适区

组织的业务越来越复杂、流程越来越长,产品的交叉特性也越发明显,在技术应用上的革新、新产品、新流程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审计线索也越来越掩埋于海量数据中。面对这些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必然是长期处于“尾随”状态,这就需要内审人员要能跳出舒适区,不断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避免成为“侏罗纪审计员”。
知易行难,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将这个要求转换为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用目标引领实战。比如在前审计的“三个一工程”,即每次审计都能关注一个新的检查点、思考一个新的检查思路、提炼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日积月累,积跬步以至千里。

二、确定性转换

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确定性,可以考虑通过一些方法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理清当前状况和未来的目标,然后聚焦于聚焦于关键问题。一些方法也许行之有效:

三、换个角度思考

在前审计和中审计过程中,避免钻牛角尖。条条大路通罗马:

四、即刻行动

内部审计很多时候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思绪的火花闪过,即刻着手验证。如在后审计过程中,梳理出一些苗头性的线索,那就要立即着手对组织所有的类似业务进行排查,可以采取先小部分样本探索审计路径、总结特征,然后全量排查的方式。不能囿于没有数据、没有资料、没有经验,而错失了重要的审计发现。
即刻行动还包括将经验和审计过程转化为文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以做培训课件的要求梳理检查经验和思路,梳理的过程是一个总结沉淀的的过程,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还可能是一个产生知识进化形成新火花的过程。

五、勇于沟通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有不少内审人员检查是一把好手,但却畏惧沟通。沟通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化解冲突,减少焦虑源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