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很重要之四
学会提问第六章,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问题:
1.什么是论题和结论?
2.什么是理由?
3.哪些词或词组意思不明确?
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问问这些问题一方面能让你清楚理解交流者的推理过程。另一方面也让你大致了解论证的扎实部分和薄弱环节。
在评价推理结构的过程中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或者高度存疑的假设为基础,或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者其他形式的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
有三种常见的诡计花招,它们是:
1.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是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2.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3.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作者介绍了好几种谬误,第一种就是人身攻击谬误。举个例子:
A:我认为参加女生联谊会,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B:你当然会那样说了,反正什么联谊会都不收你。
A:不说这个,你怎么看我拿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呢?
B:那些根本不算数,反正你就是个输不起的人。
以上是人身攻击谬误,我们再来看一个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它的形式如下:我们不应该去支持针对甲问题的解决方案,除非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真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就应该无条件的接受,但问题的实质是,尝试某种解决方案之后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意味着解决方案,就不妥当。能提出特定的解决方案,比起束手无策来可能要高明百倍了。
例如:家里添一套安保系统纯粹是浪费钱。如果贼要光顾你家,他们总归想得到办法,无论你装什么系统都不管用。
书中还列举了其他的谬误,比如偷换概念谬误,诉诸公众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乱扣帽子谬误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感兴趣的话可以买来这本书仔细去读书中的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再次竭诚推荐《学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