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国篇第七章(原第六十六章)
2018-11-09 本文已影响34人
李明热情似火
第十六章
大如江海 为而不争
(原第66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解】
1、百谷王:百川汇聚之地,这里引申为天下向往之。
2、上民:处于民上,管理百姓。
3、下之:处于其下,把自己看作比众人低。
4、先民:处于先,领导百姓。
5、必以身后之:把自己利益放在众人之后。
6、重:累,不堪重负,难以承受。
7、乐推:乐于推举。推,拥戴、推举。
8、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做事懂得让利于民,不争其名。
【释义】
大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因为它处于最低的位置。所以圣人要被众人尊上,他必把自己(名)看作比众人低;他要被众人奉养,他必把自己(利)放在众人之后。天下众人皆将名利给予圣人。正因为圣人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与其争。
【释意】
这一章主要阐述了如何治国。治国对外要处下,对内更要处下。这里的处下,是指建立在高度自信的基础上,也即建立在自身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因为能够站在人类集体意识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所以政治决策能够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响应。而且,取得成效之后不居功,反而把功德交还给民众,强化了民众参与的价值,鼓舞了民众的热情。更是因为圣人不把名利看得重要,所以民众不觉得圣人在上有压力。另外,民众知道圣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出发于利益人民大众的角度,而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所以民众会更加支持圣人。即圣人走在前面,民众也不会起伤害之心。所以,欲取天下,就要做大人。大人有何特点?善下,言之下、身后之。
《道德经》国篇第七章(原第六十六章) 《道德经》国篇第七章(原第六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