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三体》
读书读得很芜杂,写文写得很浑水。前者是随心所欲,后者是文字诅咒。
无意间,接触到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三体》,便也习惯性随意翻阅,感觉自己脑洞不够,读着读着,竟然产生了疑问,这位大作家怎么这么能想,又这么那么能写?
刘慈欣(1963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山西阳泉人,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作品改编成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长篇小说《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写科幻小说,谁不会,就是天马行空,大胆去想。哈哈!如果你也像我这样,认为科幻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人家可是写得很有科技含量,说理说得令人信服。
“科学边界”是个啥?物理学究竟存在不存在?未来战争怎样打?这些问题,在我们头脑里也似曾相识。但是,闪现归闪现,终究因为不得其解而忽略了。然而,在工程师出生的作家眼里,却是另一番风景。他们思考,他们预言,甚至所谓的未来,却真的在其文章中呈现出来;或者说未来恰恰被他们不幸而言中。
人家打个台球,都在思考“高能加速器”和“粒子对撞”实验。一幅摄影作品,他们都能解读出不一样意境密码。“公园干涸的的湖底,建筑工地上翻出的新土,钻出水泥缝隙的野草......”“那些散发着蛮荒气息的角落”,都能让他“捕捉着灵感和需要的构图”。
“1988年产的莱卡M2型相机,全机械手动,没有任何自动化功能(这是一句废话),更不可能往胶片上叠印日期一类的数字。”古董级的照相机有很多,我不知道莱卡算不算其中之一。但就是这样一台相机,胶片上显现出“一排小小的数字”,一串让人匪夷所思的数字,并由此引出了一串遐想。这会是未来某个重要事件的倒计时吗?
写文章就是给读者输出信息量,构建一种令人遐思不断的空间。转基因食品给人类未来的影响,还有城市垃圾处理的环保理念等等。有意思的是,读到一串数字在眼前晃来晃去的情景,我们也想到了“飞蚊症”,只不过不会想到它是什么倒计时,更不会联想对未来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精神因素可以导致视神经紊乱,甚至导致失明吗?这个我们不敢想象,也不必焦虑。但是,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精神困扰,却是不争的事实。
围绕这个话题,我想展开说几句。因为工作原因,近来接触了不少心理障碍的来访者,他们或因家庭成长环境影响,或因情感受挫,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导致了行为失范,身陷囹圄。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也有义务去学习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调适情绪,少受身心折磨。
实话说,我这不是第一次读《三体》,以前也零零碎碎地读过,可是没有坚持读下去。今天偶然再次读起,感觉深受启发。我们都有权利思考未来,也有义务为美好的未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