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亲子共读,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

2020-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的快乐Lynn

去年十一,和一位书友分享假期看的书。她提到了松居直这本《幸福的种子》。巧的是,我也是刚看完。她说她女儿五年级了,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感觉太晚了,很遗憾!其实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很多可以提前做的。

今年春节,我买了这本书送给了童童姑妈。她孩子快满四岁。她说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感觉太晚了,很遗憾!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明明就是很简单的做法。

那是不是有很多父母还是不知道这本书?岂不是会有更多的遗憾。那这一次,就再来好好推荐一下这本书:《幸福的种子》,松居直

《幸福的种子》是一本小书。书很薄,全书仅9万字。平和、亲切、简洁、坚定、有爱的语言,会让人忍不住一口气看完。全书的重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亲子共读。所以,上面的遗憾都是:没有早期开展亲子共读。

为什么为孩子读图画书(绘本)?

首先,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

孩子都是在模仿大人的。幼儿的语言是以父母的语言为标准产生的。生活中,我们日常的语言可能没有那么丰富,但是通过一起读图画书,拓宽了语言的边界。

其次,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看图画,接触最早的艺术作品,加深了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孩子专心听故事,就可以把看不到的故事在脑海中想象成画面。甚至拆解、重组,形成自己新的故事。

第三,传递观念。

对于一些像“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追求什么?‘活着’的真谛何在”等必须说却又不擅于总结表达的问题,念书给孩子听,也就是在传达这些观念。

第四,传递亲情的桥梁

父母亲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出生证明书,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

怎样让孩子亲近书本,做一个爱书人呢?

第一、父母亲自教导(不假他人之手)。

孩子的成长绝大部分还是要靠父母的力量,这是责任。但也是父母自身成长的大好机会。现在好多平台推出了阅读电子绘本,帮助养成阅读习惯的形式。我不知道效果好不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么做,切断了最宝贵的亲子交流。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流淌,随意的沟通,是一点一滴相处时、互动时积累的。每天15分钟亲子共读,也许是我们可以现在开始做的。

第二、要满怀爱心。

很多年以后,孩子也许记不起父母到底为他读了哪些书。但是,他一定会记起,妈妈哼的童谣,爸爸扮演的角色,爷爷讲的故事,奶奶唱的山歌……通过身体、声音传达的感情,是最真实而直接的。它化为了爱,流淌在了孩子的身体里。

第三、就是语言。

父母所说的话,对婴儿或幼儿而言,就像是奶水或食物,是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父母的语言越丰富,滋养就越多,成长自然也就越好。这是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品。

看完这本书,我没有遗憾,反而是庆幸找到了知音。甚至对于孩子要上一年级了,还需不需要继续讲书给他听,作者给了我答案:继续念。因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亲子间的关系。

至于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结合我给孩子读绘本的实操经验:

1、用积极的意志和行为去养成读书的习惯,才能让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童童不到一岁,我们就开始每晚的亲子共读。操作方法就是固定一个流程:睡觉前是读书时间,3本书。久而久之,习惯就成了自然。还是那句话:可以从每天15分钟,亲子共读开始做起

2、爱看书的家庭,孩子自然也会亲近书本。

自从有娃后,为了养育好孩子,我这学习和读书的劲头像坐火箭一样的增长。听课、看书,是日常。购物车里几乎都放的书。买回来的书,也放满了书柜。孩子看我们经常看书,自己也会觉得读书是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的事儿。这个没有捷径:以身作则。

3、提供阅读的环境。

给孩子布置一个书架或书兜,放在他随时随地能够得着的地方。这样,看到了,顺手翻翻。没事做,随手翻翻。阅读从来就不是一件遥远而痛苦的事。

我记得有一次童童幼儿园请老师来做家庭教育的分享。讲到亲子阅读重要性的那一次,家长纷纷列举了要重视亲子阅读理由:帮助孩子识字、帮助孩子写作文有素材、增加孩子文化修养、拓宽孩子眼界、提升思维能力、自己学会从书里找答案、增强亲子感情……答案五花八门。后来,老师让一一删除,留下三个、留下两个、最后留下一个你心里认为最重要的理由。绝大多数家长选择了:增强亲子感情。

就像松居直先生在书中所说: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亲子共读,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