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浅谈万历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六岁为太子,十岁即帝位,次年改元万历。生于皇家,就注定了他不同寻常的人生。
读《万历十五年》浅谈万历皇帝于是乎,他小小年纪就学习治国之道,背四书五经,练习书法,遵守各种礼仪之道,四面的城墙隔绝了外面的世界,所以他的世界里只有学习,做一名优秀的皇帝是他唯一的信念。和他最亲密的人,除了他的母后就是他的严师兼首辅张居正。
他是一国之帝,却被人们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童年懵懂之际就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登基前十年因为年纪太小而被帝师严加管教,在他成年之际,我们看到年轻而单纯的他立志要厉精图治,直到张居正背后的事情曝光后, 他才发现自己一直唯命是从的那个偶像似的严父般的人给自己的全部印象竟然都是假的,十多年如一日一直遵守的道德其实是人们虚伪的幌子,他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一个打着道德的旗号实则约束他的人,也许是价值观玻璃似的崩塌让他失望甚至绝望了吧,再加上立太子之事使他受到全体官员的强烈反对,失望又叛逆的他开始以怠政的方式默默地向全体言官对抗,渐渐地,上行下效,腐败的大臣更腐败,而高洁的大臣也开始懈怠,政治环境逐渐恶化。
有很多人说,万历皇帝是明朝最懒的皇帝,但是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他可能不是懒,而是叛逆,要知道他也是有过励精图治的远大抱负的,他也曾创过三大征的佳绩的,但是十来年来循规蹈矩学习的东西破碎后,所有曾经的执念,都变成了笑话,难道要他继续像以前一样循规蹈矩,任由言官揉捏吗?我知道这是一个有如此经历的人为维护自己尊严而必然会使的小手段,于是他任性的怠政了,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处理国事,就是选择性怠政,他没有放弃处理国事,他只是故意忽略了那群天天打着伦理道德的旗号的人,来个眼不见为净,顺带忽略了他们的奏折,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政治环境极度混乱之时,大明朝的经济反而更好了的原因,我觉得与他的选择性怠政不无关系,这样却恰巧使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稍微松了一些,经济贸易便灵活开放了许多。
读《万历十五年》浅谈万历皇帝而他选择性怠政的原因除了叛逆,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看出了满口仁义道德的朝臣们多半为了自己的沽名钓誉而不断上书,欺世盗名罢了。而对于这一切,心知肚明的万历竟然只是默默的反抗,这让我十分疑惑,为什么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万历会被文官有所牵制呢,到底是惯性使然没有勇气呢?还是文官的力量太过于庞大以至于无法撼动?又或是他的内心真的偷懒了呢?更或者是他病了?这些都应该是他默默怠政反抗的原因,现在我还不够懂,但是我知道他确实软弱逃避了,身为皇帝,却没有勇敢的站出来挽救他这个生病的国家,而是像小孩子似的与文官做明知是无用的较真,这种较真的确是发泄了他的怒气,但他怠政的方式确实是寒了不少忠臣的心,政治体系更是陷入极度混乱的局面,他确实有错。
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我发现万历皇帝与言官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早已暴露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人意志禁锢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