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 读后感
关于此书
此书告诉人们要关注当下,过好当下。这本书并非小说也非杜撰,没有艺术加工。它是一个小女孩从14岁到16岁记录下的日记。这个小女孩安妮是一个犹太人,当德国人到处抓犹太人进集中营时。安妮随父母和姐姐一同躲在了一个密室中。后来在安妮父母的好心下,密室又收留了2家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日锁在密室的朝夕相处,这两家人丝毫不感激安妮父母的收留。因为无法外出,密室中的人们每天面临各类争吵,猜忌,相互指责。这不得不让人想起那句古老的话,距离产生美。14岁的安妮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了两年,直到16岁。安妮经常以日记为倾诉对象,直到她16岁通过广播,得到英国即将解放荷兰的消息,在日记中表达对解放后的向往。然而,生活毕竟不是童话,就在她在日记里写下,听到诺曼底登陆她很高兴这篇日记后,安妮日记从此中断,因为他们被人告密了,抓进了集中营。就在集中营解放的前两个月,安妮和她的姐姐以及母亲,全都死在了集中营,只有她父亲逃了出来。然后,他父亲整理了安妮的日记,发表了出来。
此书讲了什么
本书讲了一个小女孩成长的各种心理历程,以及在密室无法外出的情况下,人们的各种生活状况。不得不说,安妮是个乐观主义者。在透过密室的窗户看到窗外被抓走的犹太人,安妮心理也难过,更多的则是压力。对于一个15岁女孩,随时都会被抓去集中营,这样的心理压力十分大的。然而,安妮并不忘记学习,在日记中记录到,希望战后出去不荒废这段时间。其一边努力学习着功课,一边看着各类的书籍。从其日记中能明显看到,写作手法,心理状态也随着学习不断的改变。
看这个日记是一个比较纠结的感受,你一面知道安妮最后的命运,又一面看她不断的做那些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来填充自己的生活。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安妮的努力貌似毫无意义。但就从她留下的这本书来讲,至少曾经认真的活过,没有在每天进集中营的压力下崩溃,也没有在密室中抱怨连天,而是专注着自己的事情,尽量不浪费时间。从这个意义来讲,人永远只能先接受环境,再去改变环境。正如同在集中营一位心理学家写的那样,人可以选择所面对的事情的态度,环境和命运给人的限制无法数尽,但从这个方面来讲,人还是有其自游的一面,选择自己的目标和自己对目标的态度,不去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无意义的争吵和抱怨永远存在,环境和条件永远都不会完美,想为自己的理想做点什么尽量去做吧,这便是这本书给予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