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写作成长故事》征稿齐帆齐第3期28天写作营2021年年度写作读书营 430天一起读写作 打卡 拿奖学金

名师写作成长故事9:从情境教学到儿童教育家-李吉林

2021-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韦老师写作赋能

今天,我们要讲的名师写作成长故事的主人翁是李吉林老师。

李吉林老师的教育成就主要是情境教育的创始人,并让情境教育走向世界,在她的教育人生历程中写了28本教育专著,发表了350多篇教育论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吉林老师的成长经历。

01当老师是李吉林的崇高理想

初中毕业了,李吉林在升学志愿表上只填了两个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和南通师范。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一直都是美好崇高的。

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把她抱在自己的膝盖上,和她一起弹风琴;实习老师还送给她一只老大老大的皮球;每当交不起学费时,又总是老师帮助了她……这一幕幕情景,在她幼小的心田里,撒下了热爱教师的种子,她常常幻想着当一个教师是多么快乐而有趣啊!充满诗意的憧憬,使她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也许,因为她成绩优异,又多才多艺,幸运之神仍向她频频招手,不断地光顾她。从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李吉林22门功课成绩都是5分,那一年师范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可是她没有改变志向,高高兴兴地来到女师附小,也就是现在的南通师范二附小工作。

她能歌善舞,会弹钢琴,文化部门看中了要抽她搞文艺;参加排球队去南京比赛,省体委干部见她灵敏矫健,又劝她留在跳伞队。可她认定了"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

李吉林之所以执著地迷恋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因为她比别人顺利。和所有做过教师的人一样,她也有初为人师的烦恼。18岁,正值青春花季。她向往早日投身于欢腾的校园生活,去欣赏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月光下,她漫步校园,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一句句默诵在心,甚至连语调、手势也尽量构想得美妙妥帖。

可是,当她站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时,孩子们却叽叽喳喳,根本不听。教室里简直像小鸟上窝,闹个不停。夜晚,李吉林坐在灯下,从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想到正在大学里读书的同学,泪水止不住簌簌地往下淌。痛苦中她陷入久久的深思:生活是不可能风平浪静的,追逐涌浪的人,首先应是勇敢的人,不能后退,不能畏缩。

李吉林开始琢磨孩子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一步亲近他们。操场上,她和班上的男孩子一起踢足球,做游戏。班上一个男孩子没能和大伙儿一起戴上红领巾,伤心地哭了,李吉林也跟着难过……这一年,孩子们考试时,作文题目是《我的班主任》,想不到那么多学生写了李吉林,表达了对她的热爱。心与心的交融,使她第一次品尝了当教师的幸福,这是人生一大快乐,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令她心醉。

02李吉林是上课好能手

李吉林一心想当个好老师,所以,在师范读书时就十分注重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她不仅学习好,而且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课后打乒乓球,荡秋千,运动场上到处有她的身影;她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朗诵会,还弹一手好琴。

有这么好的底子,李吉林的课很快受到学生的欢迎。一次,老校长听了她的课后对同事们说:"这个小鬼课上得不错,是棵好苗子,应该好好培养。"于是,副校长、教导主任、数学任课教师都到班上来了,他们不但听李吉林的课,而且向她传授带好班集体的经验,使李吉林受益匪浅。不久,她就为师范生上公开课了。一棵充满希望的小苗破土而出,李吉林引起人们的关注。

03李吉林老师是教育写作者

1958年,南通市教育局派李吉林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写室编写教学参考书,这对一个只有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誉!李吉林利用这段时间向一些老前辈、老教师学习了不少宝贵的东西。

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就给过李吉林许多指点,哪怕是路上相遇也要停下来问长问短。

1962年,江苏省召开语文教学座谈会,李吉林再一次见到吴先生,还参加了由吴先生主持的一个小型座谈会。因为是小字辈,李吉林坐在一旁不敢吭声。在吴先生的启发鼓励下,她发了言。会后吴厅长说李吉林谈得很好,并要《江苏教育》杂志的编辑让她把发言整理成文章发表出来。这些真诚的支持和帮助,仿佛把她带到了广阔而深远的海洋,那拍击岩岸的涌浪是那么诱人,吸引着她一次次地去搏击。

多少个夜晚,孩子睡了,她还在看书、练字,写读书笔记。伴随她的虽然只有一盏孤灯,可她的心里却充满希望。

04李吉林老师是儿童教育改革先行者

经历了动荡岁月的考验,李吉林在改革的年代,又一次把自己推向波谷浪峰,成为新时期最早的一批教改实践者。

1978年,她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1979年的一天,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接到通知:江苏省教育学会定于9月24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请特级教师李吉林携带论文出席会议。

这些年,她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改,也写出一些总结经验的文章,可这回是要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鼓励她说:"你教学改革搞得那么好,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心头的涛声激励着她。她找出厚厚一摞教学卡片、笔记本和教案本,在灯下认真翻阅着,那点点滴滴的艰辛努力,使她仿佛又回到了在低年级进行语文教改的那些日子……

为了把握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1978年,李吉林一改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路数,主动要求去教一年级。

她改变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仅仅以识字为重点的传统方法,一年级上学期就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3个月后开始"口头作文",下学期进行每天"写一句话"的训练。二年级开始命题作文和写观察日记。这样提早起步,适当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训练的结果,使儿童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个个片断在李吉林的脑海里连缀起来,它们分化又组合,终于理清了思路,要对低年级儿童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教育,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引导积累感知材料为基础,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重点,以训练学生语言为手段。她把论文的题目定为《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智力》。

半个月后,在省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李吉林的这篇论文反响十分强烈。一些知名的心理学研究者说:阐述智力发展问题,李吉林的论文在全国普教界是第一篇。

会议还没结束,南京市文教卫系统领导同志就邀请李吉林给南京的教师作报告;途经上海,虹口区又让她给区里的老师开讲座。

李吉林没有想到,一篇论文会有这样大的反响,她似乎体验到"弄潮儿"的舒心快慰。可是,她没有陶醉。她懂得生活的海洋永远是波连波,浪赶浪,勇敢的人只有不停地向前追赶。

在训练语言中发展儿童的智力,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但是训练语言和发展智力二者结合的途径是什么?这是李吉林从南京开会回校后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于是,她从教学现实的需要,开始了"情境教学"的探索。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训练语言给李吉林以启示,她又从中国古代文论"境界学说"中吸取了更多的营养,努力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重视认知活动,忽视儿童情感教育,现在要改变这种现状,自然是十分可贵的创举。她提出把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儿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语文学习促进诸方面的发展。

她在低年级创设情境,在进行片断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迈出了情境教学的第二步,通过观察情境,引导儿童获取作文题材,使得儿童作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她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孩子们带入了形真情切的具体情境中。

观察情境,把孩子们带到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孩子们贮存的词语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他们有那么多的感受要诉诸笔端,还会害怕写作文吗?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饱含着改革者的心血。多少回,李吉林在花间徘徊,端详含苞的花蕾、翻飞的粉蝶;多少回,她在月下漫步,仰望中天的明月、满天的繁星;又有多少回,她登上小丘,伫立田埂,留连在小河畔,寻觅于草丛中……她费尽心机地选择与教学相关的最佳场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吉林付出的心血,催开了绚丽的教改之花。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上也取得了成功。

教改实验一方面切中传统弊端,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情境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有些人仍然认为不用统考这把尺子去衡量便没有说服力。

第一轮实验结束时,李吉林的学生参加了毕业统考,没有加班加点,也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结果,同样令人满意。全班同学93.5%作文成绩达到良好,其中55.8%达到优秀,其比例高出城区小学平均比例12倍之多(城区优秀生比例为4.58%),43名学生中有33名考上了重点中学。这一结果,令那些对实验持观望态度的人心服口服。

05李吉林老师是小学教育家

翻开《教育大辞典》"江苏"条目中,李吉林同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一起被列为小学教育家。从由一个初试身手的实验者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小学教育家,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知识和理论。在进行实验的十几年中,李吉林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理论的学习与探究。

她深深懂得,教育改革要深入发展,情境教学要不断前进,就必须寻求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要博采众长,不断吸收营养。

于是,她借随省普通教育考察团到日本之机,悉心考察域外教育的现状与思路,比较中外教育之长短;借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学之机,她与各地教育名流切磋,向教育理论家请教。凡与"情境"关系密切的移情心理、暗示心理、角色心理等她都深谙于心。她还广泛地阅读哲学、美学、社会学的书籍,精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

她用一年时间写出《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构建了情境教学理论体系。这本专著从情境教学的定义、创设途径、特点、理论依据,到情境教学怎样发展儿童的语言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情境教学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荣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优秀图书一等奖。

经过两轮实验,李吉林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使情境教学法日臻科学与完善。江苏省和南通市先后5次召开推广李吉林教改实验现场会,中央、省、市教科所都给予了支持和关怀,实验班点已发展到1000多个。

像江海奔流,李吉林不可能躺在平静的港湾去享受荣誉与名利,她将永远去追求那奔腾的涌浪。她不囿于语文单科的情境教学实验,大胆地将它向其他学科渗透、拓展。一经推开,捷报频传: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成功了,音、体、美等学科也成功了。她受到鼓舞,又充满信心地向数学学科挺进。她和数学老师一起探讨研究,把"数"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再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整体改革阶段,为"情境教育"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马克思关于人在环境与活动的有机统一中全面发展的哲学昭示,综合移情理论、无意识心理等诸多理论,李吉林再一次以改革者的气魄提出了"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她主张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活动和系统性野外活动,拓展教育空间,渲染学校向上的气氛,丰富课堂认识活动的源泉,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由"情境教学"发展成为促进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情境教育",这是一次飞跃,理论构建十分艰苦。1993年暑假,酷暑下,李吉林天天伏案工作,为完成《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论文,她日夜苦战,病中还躺在床上校对稿子。在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发表10周年大会上,她宣读了这篇论文,再一次引起教育界的轰动。这篇论文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95年,在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会上,"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经专家评定,列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

李吉林为小学教育奋斗了40年,这位教育专家可谓誉满中华:第一批中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及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各种殊荣与桂冠,都不能使她陶醉,她始终不忘自己的职业--让中国的教育发展得更好更快。在济南开会,会议组织与会者登泰山,她却为当地教师开讲座;在洛阳,大家去看牡丹,她却冒着大雨到农村上课;本应去黄山参加国际会议,但为了出席另一个科研会议,她宁肯错过云海与松涛……

她深知,办好一所学校,靠一两个人不行,要靠一批人,靠一支队伍。早在1990年,她就挑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重担,创建了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她亲任培训中心导师,为青年教师开讲座、上示范课,指导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从理论素养、教学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多方面加以指导。

她还千方百计地为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外省市邀请她去讲学时,她也总是推荐学校的青年教师,全校已有8名教师分别到北京、广州、杭州、长春、青岛等10个省、市去上课,都受到了好评。中国电视师范学校要拍情境教学系列讲座,共21讲。李吉林撰写讲稿后,共安排了15名教师参加拍摄活动,让年轻人登台亮相。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领导审片后说:"在一所小学,有这么多出色的青年老师真叫人高兴!"这批年轻人,在李吉林的带动下你追我赶,在省、市多项比赛中名列前茅,有的已成长为特级教师。李吉林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她的事业在延续。

大海在喧腾之后会归于宁静吗?"小池的宁静,溪流的清远,固然都很诱人,然而奔腾的涌浪更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欢乐。"这就是李吉林,永远都不会停歇。她必定和她的同行们在涌浪中搏击,在涌浪中前进……

李吉林是我们最尊敬的教育家,她的影响遍布全国,而且走出国门,传播到海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