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嫡长子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多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
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为了解决政治权力、尤其是最高政治权力不可分割继承时,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的基本原则就是简单明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从宗法的层面,杜绝了政治继承人的不确定性,从而最大程度维持政治权力运行的安定。
嫡长子继承制有效的避免了一夫多妻制下对于继承权的争端,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导致的财产和权利的流失,保证封建政权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它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日本、朝鲜均效法我国实行嫡长子继承的原因。
嫡长子继承制是在封建社会下适用于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特定历史产物,有其珠玉亦有其糟粕,演变到后来,更是因为制度僵化跟不上时代发展而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作为民主富强的现在,我们更要以史为鉴,知过去之兴衰而感同现在自由时代的来之不易。
任人唯亲,任人唯长,对于当时的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该把“任人唯贤”放在首位。到了明清时代,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也正式成为帝王们选拔国家继承人的一个根本制度。任人唯贤,任人唯能,更能保证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长兄如父,以前人非常重视感情,一般情况下做长兄的都会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是古人的认为,但现在兄弟不和睦的也很多。重视嫡长子,在某些方面,并不是最优选择但综合考量,又是最佳选择,最有利于家族和平延续的选择。古代皇帝选择嫡长子为太子,也是出于这个考虑,但依旧会引起有些儿子不服气,导致流血冲突,这是没办法的。但总的来说,这种制度其实已经减少了潜在家族矛盾和流血冲突了。
这种继承制度与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家族和谐,省的大家互相抢,立了规矩,少了很多心事。就是定的一个规矩,为了平复众人相争的矛盾,达到平稳过渡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