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教育才有未来
乾隆时期,王杰曾任上书房总师傅,教当时的皇子、后来的嘉庆皇帝读书。其执教相当严厉,皇子不用功,他也敢罚站甚至罚跪。
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生气地对王杰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意思是,你教不教我们,我们将来也都是当皇上,你这样罚我们,是臣对君应该有的态度吗?但王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
受教的将来成为尧舜,不受教的将来成为桀纣,老师的作用就是这样啊!
乾隆听了,深为叹服,令皇子复跪。
嘉庆年间,有一举人张瑛,一生为官三十余载,他最为重视教育事业,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并且送上鼓励,这就是“加油”的由来。而张瑛的儿子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
师生关系需要家校关系配合,否则就会出现问题。我不是推崇王杰罚跪,而是推崇他不畏皇权,也大胆遵循教育规则,学生该做的,老师该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也叹服乾隆,虽然贵为皇帝,依然遵从老师的话语,按照教育的规矩,服从老师的责罚,尊敬为师的作为。对教师的态度实际上是培养尧舜还是桀纣的问题!我实在推崇为教育“加油”!
我们从对老师的态度也能看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自先秦以来,历来是尊师重教的,就是强调“师道尊严”。“师道尊严”的含义是: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这个词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师道本身是尊贵的、庄严的,也就是做老师的人本身是值得尊敬的,第二层讲的是尊师的理由,只有老师被尊敬了,他所讲的知识才会受到大家尊重,全社会才会形成尊重知识的风气。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告诫了我们,老师教授知识那是理所应当的;尊重老师,接受教导,虚心学习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小在课本里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里,我们学会了“尊师重道”的训诫,所以不管小时候再怎么调皮,见到了自己的老师也要敬礼问好。
而孔夫子作为老师,在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 被中华民族尊为至圣先师。可见整个中华文化对于老师的推崇备至。
学过基础物理和数学的都知道,三点才能成一个平面,而三角形的结构是最稳定的。
在教育中,老师、家长、学生是三个重要的支点,缺一不可。家长配合好,教育都会更成功。事实证明,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很悲催。
家长对教育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态度。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犹太民族!
犹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值得我们学习。在犹太民族眼里,教师甚至比国王还尊贵更伟大。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这样教导学生:惧怕你们的师长,就像惧怕上天一样。犹太人有这样的谚语:有智慧的人和富翁一样伟大?当然是赫黑姆(智者);赫黑姆知道金钱的可贵,有钱人却不知道智慧的可贵。犹太人重视知识,所以也十分尊重有知识的学者和传授知识的教师。在某些问题上,犹太法律赋予教师的地位甚至高过父母, 因为“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师则把他带入来世的生活”。更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犹太民族对于教育的理解。希伯来人认为对一件事有“知识”,不只是思考它,而是经验它。希伯来文动词的“知”的含义是“亲密地相会、经验和分享”。所谓“知道”,不是纯粹的脑力活动,而是“实行”,是行动。
对教育的态度,也要看政府如何对待教育。政府面对教育的态度也可见国家行为!以色列建国之初首先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义务教育法》,规定5至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所有又被称作“强迫教育法”,并且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国际平均数4%)。
我们看到教育的投入几乎决定了国家对教育的态度。由于我们国家特殊国情,多年来国家的教育投入都没有达到GDP4%,多年的历史欠账让教育成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公众对教育的不满自然就会发泄到老师的身上。于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无论严格还是宽容都会普遍受到质疑。倘若我们确如以色列国家对教育的态度,中华民族复兴的人才培养基础就会更夯实!当然,教育也不能仅仅去看家长的眼色和政府的脸色!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英国北部偏远地区有个郡,一名女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全A,是当地多年来第一个有资格上牛津大学的学生。当地的官员都很关注,希望她进入牛津。
然而,牛津大学的教授在对该女生面试后认为,这个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新能力,只会死读书,拒绝录取。
当地官员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但牛津大学表示,教授委员会的面试结论和决定,任何人都不能推翻。布莱尔此后抱怨牛津大学太古板了,应该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教育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都是教育生出来的,要敬畏她。”朱清时希望,对待教育,要少一些干预,多一点爱护、敬畏。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和以色列国家对教育的态度,甚至看看牛津大学的教育独立和对教育的偏执,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对待教育的态度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必须敬畏教育!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若衰,必轻师且贱傅!敬畏教育才有未来!请为教育“加油”!
原图作者沈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