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ok

理智与情感 - 读《创意思考术》有感

2016-02-21  本文已影响80人  大威_Wayne
创意思考术

这本小书是从朋友手中借阅而来,作为一本讲创意的书,光看封面,非常质朴简单,仅为黑白灰配色,摆在书架上并不会引起看客注目停留。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佐藤在书中分享了他创意的“术”与“道”,加上他自身的经典案例,使得全书内容非常饱满充实。

本书中提及的许多技巧和方法,实践起来并不困难,主要看你能否破除自身的思维障碍,由内到外整体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佐藤在第一章就提到:

通过质疑这一关后,我们会更有信心开展后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如果没有这种积极的态度,创意将永远无法产生。

事实上,书中各类方法技巧都是基于这种“质疑”心态而产生的。而书中的“质疑”也可解释成对知识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听取各方意见,自己适当总结反思,形成独有的思考框架。

1

过年这段时间,和大学舍友C见了面,吃饭时谈及学历和文凭问题,C认为211985的学历并不重要,因为他亲戚做会计事务所,觉得211.985的学生脑袋不灵光,太难带。C说话的时候还带着非常之不屑的语气,给人感觉像是瞧不起名校毕业生。

事实上,来广州这半年月,我遇到了不少211、985院校的的学生,他们在思考、谈吐、逻辑、专业技能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敬佩。C同学并没有接触过多少优秀的学生,仅仅凭借亲戚的一张嘴巴就给他人下如此判断,也没有去多接触别的圈子,提高自己的眼界,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知识,如同井底之蛙,视界只能止步于井口了。真可谓固执又可悲。

人本是趋利性的人,说出来的话不免带有主观判断。“质疑”就是为了剥离主观性,逐渐接近事物的本质,而非人云亦云,将别人的话不加过滤塞到自己脑子里,成为别人思想的傀儡。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质疑”精神,那思考水平只能停留在固有的见识上,止步不前。

2

在书中,作者想强调的另一点是时代的“真实感”。他认为真实感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这种情感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是根植于人们内心中的原始情感和本真情绪,是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譬如,儿时玩耍的场景、家人之间的归属感、爱侣之间的依赖感等等,都可归入“真实感”的范畴。

用互联网语言来描述“真实感”,可以解释成:为产品包装一个有逼格的情怀,将产品融入一种情感或价值观,用良好的用户体验去赢取用户的心。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时代已经到来,消费者可以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他们可以借助微博、大众点评、朋友圈等途径,诉讼他们对产品的各种吐槽。如果受众对一些肤浅平庸的产品感到厌烦,他们会把这些坏口碑向各种亲戚朋友传播,也许等你一觉醒来,网络上就已经遍布成群对产品的指责和谩骂了。

2014年的“叮咚小区”APP,在获得1亿元规模的天使投资后,疯狂跑马圈地攻陷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铁站和各种楼体广告,使得它在初期获得了非常巨大的用户量。但是,这款APP的交互界面并不友好,用户体验非常糟糕,同时非常缺乏深度内容,使得大批早期用户开始用脚投票,在网上开始猛烈谩骂抨击,各家应用下载市场上的1星差评似乎也不足以平息网友的怒火。

半年后,噩耗传来:媒体曝出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几近破产,北京和上海的公司裁员70%,且投资人决定不再追加投资。

复盘叮咚小区的失败,可以得出非常明显的结论:广告轰炸对消费者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认真做好产品、打磨用户体验,才是互联网企业的制胜之道。

“质疑”与“真实感”,这两者更像是理智与情感的结合。在决定听取别人意见或循规蹈矩做事之前,先问问自己:这样的想法是否片面?有什么缺陷?我应该怎么想才更完善?有没有更好的想法?这么做也许会让你觉得很累、很麻烦,可是习惯之后,开动脑筋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同时能够让你在信息汪洋中独善其身,这便是理性的力量。

“真实感”除了可以用来包装产品之外,对与自我提升也非常有借鉴意义。在这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我们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产品来不断迭代升级,无论是学习看书、还是健身运动,都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用户体验,为他人贡献更大的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