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二思三斟酌

2024-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f3ecc876bd89

图卡:一位医生模样的人像在给病人诊病。

字卡:孩童。

由此我想到了今天中午的一件事。

中午,餐厅里,一位学生告诉我同学A、B到校外吃饭去了。“他们没有出门证,怎么出去?”“借的别人的。”

这事怎么处理呢?我先问旁边的一位班主任。他说:“这样的让家长领走!”我想这样处理可能给学生的警诫很深,使之不敢犯第二次。

饭后,我先到班里看了看,A、B还没来。我便去校门口等,大约半小时后,中午辅导快到了,A、B来了,同时竟还有C、D。D见我喊住他们,像老鼠见猫一样紧跑几步想溜。我喝止了他。问他们怎么出去的,不说就送年级组,让年级主任打电话通知家长都领走。

其中胆小些的A说借的出门证,只借了一个,一个出去后,再从门口偷递过来给另一个。这样四人一块去包子铺吃的饭。他们交出了出门证,原来是班里走读生F的。出门证塑料外皮残破,里面的相片头像已模糊不清了,但相片下面的人名都清清楚楚。

我想,既然他们都认了错,说了实话,就给他们个改错的机会,每人只扣量化分5分,如下次再犯,通知家长直接领走。

我在门口又等了几分钟,F来了,我问:“你的出门证呢?”他吱吱唔唔:“我忘带了。”他显然也看到了我手里的那个出门证,脸通红,没再言语。我说:“你私自把出门证外借,倒致四人私自外出,他们没出事,要是出了啥事,你是要负责任的!只允许你这一次,扣量化分5分。下次再犯家长领走!这出门证没收了,残损得太厉害了,也没法再用了。你到政教处再办个吧。”

不让他们回家,一是考虑到孩子终归是孩子,犯错难免,给他所个改过的机会;二是快到期末考试了,尽量处罚不再耽误学习。但他们的事,我都告知了他们的家长,让家长也叮嘱一下,起到共同教育的作用。

感受:遇事,先问,再思考,处罚尽量有警诫作用,又能让家长、学生和自己都舒服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