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积极心理学14-15讲--冰山

2025-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24的豆芽

第十四讲:冰山(上)

咨询师三张工具图:冰山图、理解层次图、心灵空间图

行为、故事内容

将当事人的故事还原成事实,然后改编。事实是中立的,客观的,编剧是我们很重要的能力和功能,改编成一个更加有力量、有资源的故事,还给当事人。其实很多疗愈的工作在这已经发生了。编剧的工作其实就是让当事人看到更多的事实以后,对原来的那个抱持的观点有了一些松动。

第一层:应对方式

指责、超理智、打岔、讨好

第二层、第三层:感受&感受的感受

关于感受的层次:

本体感受(身体感受):和男友分手,难过

表层情绪感受:愤怒、紧张、恐惧......

内层情绪感受:委屈、悲伤、痛苦、无力、我不够好......

感受的感受发问:

和这个感受在一起的感觉是什么?

在这个感受的下面,是什么感觉?

这样我们就会把它探索出来,如果你还想继续探索,还有吗?

除了生气、愤怒还有什么?委屈,无力,我不够好

第四层:观点

所谓冲突不过是人与人观点的冲突,我有我对人事物的看法,你也有你对人事物的看法。

两个人的冲突表现在行为层面,是有了冲突,背后可能是两套认知体系,两个观点。

所以问题不是问题,对问题的看法才是真正的问题。

编剧背后的原理,和我们所做的转化,转化有两层:

1. 转化感受

2. 转化观点

3.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他对问题的应对,行为模式也不一样

第五层:期待

在感受的下面是期待。

我们做咨询很多不是和他的问题做工作,我们只不过和一个人没有满足的期待在做工作,包括教练也是一样的,教练式启发出他的期待。

期待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想要获得,但未被满足。我们小时候的期待是怎么形成的,首先是爸妈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我们内化成我对自己的期待。

三层期待:

1.我对别人的期待

2.我对自己的期待

3.别人对我的期待

大部分人说到期待,都是对别人的期待。当你对别人产生期待,就是把人生快乐的钥匙交给对方,本来是我的故事,我的生命,我对你有期待。期待越多,失落越多,这个期待不再是期待了,而是掌控。

咨询师做的工作:

1.咨询师是让他看到他的期待

2.转化他的期待,从对别人的期待那里,变成我对我自己的期待

每当我们表达对别人的期待,表达的越多,越无力

每当我们表达对自己的期待,表达的越多,越有力量,把给别人的钥匙拿到自己手里,变成我们自己的,更多的表达我对我自己的期待,而不是我们对别人的期待。

第六层:渴望

共情是一种陷入的感觉,心理咨询中更提倡共振。共振是我们和他的能量在一起,就好像一只脚在里面,一只脚还保持自我中心,又能理解他,又能和他在一起做工作。

渴望:每个人的渴望在我们心里面最深层的部分往往是爱。被爱、被关注、被关注、被接纳的,被认可的,被需要的,是所有人类共性大于个性,你都是有需要的。所谓的有问题的人,有困扰的人,往往都是在这部分没有被满足。

中国的重男轻女,当女孩没有感觉到被爱,被关注的时候,她才会折腾出很多问题和故事,所有的问题都是对爱的呼唤。

咨询师要做的就是找到来访者爱的模式,同时,增加让她丰富和增加更多爱的模型。

第七层:我

每个人都具备成功快乐的资源,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活出来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一面和当事人的渴望期待爱的部分做工作,一面是唤醒当事人的生命力,所以咨询师不是一个疗愈者,不是一个拿手术刀的人,他是一个唤醒的人,是一个支持者。

第十五讲:冰山(下)

所有的沟通,如果你是基于故事,行为和对方的观点来做沟通的,引发的都是冲突和对抗。

每当你谈期待和感受的时候,进入对方内心世界的高速公路,冲突会引发对抗,但感受不会。生活中如何更多的表达我们的感受,对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冰山式沟通的特点:(如何从感受和期待的层面做工作)

能否和对方的期待,感受在一起。

能否和自己的期待,感受在一起。

真正的力量不是战斗,而在于你能够表达你的脆弱

咨询师:非常好,还有吗?还有吗?还有吗?非常好,还有吗?还有没有? 还有吗?(整个过程我们只需要问还有吗?还

有吗?整个的过程就像你的通路而已,并不是我们咨询师做了什么工作?而是我们能够给到对方做什么样的场域)

冰山各个层面的发问:

感受:发生这个情况,你的情绪感受是什么?感受到感受:和这个感受在一起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个感受的下面是什么呢?)

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你觉得事情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应对方式:过去你是怎么应对这个人或这件事?期待:你对对方有什么期待?你对事情的下一步有什么期待?对方对你有什么期待?你对自己有什么期待?

未来我:那个更加智慧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会如何做?去创造什么不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