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人生边上,左先生回忆录
左先生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感悟颇深,那真诚朴实的文字与口吻,打动了生性敏感的左先生。为此,左先生思绪万千,过往的生活与经历一点点浮现脑海,挥之不去。
索性左先生便停下看书的脚步,转而整理以前的经历,便是此《左先生的回忆录》。
过往不可追,但是可以缅怀。曾经已逝,却可以回味。我们回不到过去,过去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缅怀,回味,以及思悟人生。
那是最真实的经历,最亲切的体验,那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最遥远也是最近的印记。
左先生其实时常回忆过去,梳理过去的记忆,能给左先生带来满足,以及领悟。这些梳理好的记忆,便是左先生今后存活自如的参考,人生走向的参照。
左先生人生道路上没有很好的指导老师,不过一路上东捡一点,西观察一点,偶遇的某个高人那里静听得一点,或是出色同伴那里偷得一点,东拼西凑的,所学颇繁杂。左先生很好的把这些东西融会贯通,化为己有,这就形成了左先生奇特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左先生吃百家思想长大,其想法行事自然不同于旁人,或是一般人。
左先生生活在一个不好不坏的家庭,当然,在左先生很小的时候,其实还是蛮贫寒的。在左先生的村子里,听爸妈说,是最穷的一家,所谓的排到最后。不过这些左先生是不清楚的,因为在左先生的意识里,没有五岁以前的记忆。即使后来有了五岁以后的记忆,但是孩童对于贫富,是没有感知的。等左先生长大了,家境已经不再贫寒了。所以自始自终,左先生都感觉不到自家的贫寒。当然这一切得益于左先生那忠厚老实,又有血性有拼劲的父亲。
左先生的祖上是外地迁来的,听说在四川以前是湖广填四川,不知道是否是那边迁来的,这些已经无从考究了。
左先生的爷爷的父亲只身来到四川,当时左先生爷爷的父亲与母亲结婚的时候,是借的别人的房子结婚的,他们自己没有房子,也没有钱。
后来左先生的爷爷出生了,他们定居在如今左先生的老家,蜀都四川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四面环山,当然山都不是很高,也没有很险峻的山峰,高大的树木。山上都是可以种地的,当然除了山尖上那一溜儿宽长满茅草的地方。
不过这样的山在左先生眼中还是很高的,左先生的几乎童年都是在这里,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没有走出过几环山。
左先生的爷爷有几个兄弟,好像还有几个姐妹,在左先生爷爷之上还有两个双胞胎哥哥。当然这些左先生都没有见过,见过的,并且伴随左先生童年的,就只有左先生的爷爷,和爷爷的妹妹,即左先生的姑姑,还有一个弟弟,就是左先生的五爷爷。左先生喊爷爷叫做公公,五爷爷叫做五公。
左先生的爷爷生的年代吃工分饭,也就是大锅饭,后来在村上当了会计,貌似家境还勉强可以,比一般人强些,能吃些东西,但是这是听父母亲那儿说的。从左先生记事起,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当会计,爷爷是连地也不种的,家里的地操持在婆婆一个人手里。
爷爷每天起来就是砍竹子,爷爷住的屋子旁边的那一片竹林,就是爷爷的宝。砍了竹子,划成一根根的竹篾条儿,有小指那么宽吧,然后再里外划开,把青色的皮和里面白色的芯对半分开。
通常里面的白色的芯是没有用的,用来做柴火烧,有用的是外面的皮,一面青色光滑,一面白色。
爷爷便用这些竹篾来编制竹篓,竹席,扫把,刷子,漏盆等等这些竹子编制品。除了晚上睡觉,白天就做这事。每到了赶集日,便背起做好的竹篓到街上去卖。一个能卖几块钱,回家能买几个米饼饼,还有一两斤猪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