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随地丢垃圾?
周一下午,送弄坎去学校,路上我们买了一支雪糕坐在路边吃,吃完后他把包装纸细细地折成长条,突然抬头问我:“在你们那儿可以把垃圾丢到地上吗?”我想了想回答:“大多数地方都不可以,有些地方没人管,丢不丢主要看你自己。”他又问:“为什么不能随地丢垃圾呢?”似乎并不是为了听到答案,他问完只是看着眼前的甘蔗地发呆。“这样对环境不好,塑料袋不属于大自然,它们很难被土地消化,不像果皮之类的容易分解,随地丢的话还有可能被动物吃掉,我之前在网上看过因为吃了塑料死亡的动物图片。”我愣了一下,随即惯性地做了回答。
“为什么不能随地丢垃圾呢?”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愣神的那一秒心里闪过的东西。从经验来说,这不是个难回答的问题,“这样会污染环境”、“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塑料袋是不可降解的”…从小到大听到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太多了,多到不用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而这个就是问题所在。我不随地丢垃圾,我认为“不能随地丢垃圾”,是因为规则对我的惯性约束,而不是经由自己思考过、体证过得出的身心认同的结果。所以在回答孩子的那一刻,我没有在心里找到自己的答案。
有一次培训,一个环保领域的同工说起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环境保护很重要,都知道垃圾分类很重要,但行动起来却那么难呢?”当时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伙伴说自己住的小区鼓励住户垃圾分类,集中回收处的桶,根据垃圾种类有很明显的颜色区分和标识,甚至义工也会上门普及分类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多花几分钟,日常注意一下,做到合理的垃圾分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繁琐。然而还是很难坚持,为什么呢?因为感受不到“环境保护为什么重要”(只是知道),看不到“我一个人不做或者偶尔一次不做会怎么样”。当时Heaven的反馈是,一件事你的大脑知道应该做,你的手也知道怎么做,然而还是很难做到或坚持,这时可能需要回到你的心,看看是否真的找到了这件事和你自己的联接。
为什么不能随地丢垃圾呢?我想到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喂——出来!》,讲的是一个城市的市民们发现了一个洞,人们朝里面扔石子儿,对着它大叫,都没有回应,于是这个无底洞就成了城市的垃圾收容所,“外交部和国防部把那些用不着的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一块儿扔了进去...在大学里做传染病实验的那些动物的尸体被运来,并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无人认领的流浪者的尸体。有关方面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铺设大量的管道,以便把城市里的废物和污水全都排放到这个洞里去。这个办法要比向海洋排污高明多了...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后来,这座城市里有人听到天空远远传来的呼喊声,一颗石子儿一掠而过,但他们全然沉浸在美好生活中,并没有注意这些。细思极恐的故事。
什么是垃圾?字义是“身边的散落土块或土粒”,普遍解释是“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有时候它也被拿来比喻人。是否存在全然无用的东西?肮脏破烂之物何以会变得肮脏破烂?它从哪里来,本来面目是怎么样?我们为什么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同类?我们对于地球来说某种程度上算是“垃圾”吗?这是我看到这个词是所想到的问题。
“垃圾”最后都去了哪里?最先想到的是一个循环:食物滋养了我们的身体,消化成便便排出体外,便便让土地更加肥沃,生长出粮食再度滋养我们。垃圾真的被我们处理掉了吗?我们把垃圾丢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或者一把火烧掉,它就消失了,就与我们无关了吗?我们和“垃圾”一样,都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我们的命运是一致的,只要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就早晚会产生交集,谁也逃不开谁。生活中这样的事已经称不上是新闻了,被我们称之为垃圾的东西,最后又回到我们孩子的玩具中,我们的餐桌上,我们呼吸的空气里,成为我们。想到这里,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不能随地乱丢垃圾,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
你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