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艰辛成长路,生平从未负时光–连载5
之后的速度就比较快了,最后还提前完成任务了。
一共有三次碰到有人问哪个国家的,我有一次说新加坡的,有一次说韩国,有一次说马来西亚。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在海淀西三环上的一家银行,我问了怎么开账户的问题,需不需要提供什么证件,比如护照什么的,那位仁兄很严肃地回答说,怎么,你不是中国人吗?我说不是啊。顺带提醒一下,这些对话都是英文的。
后来我想想,觉得这人很邪恶,他肯定是在讽刺我,我气得不行。想要是时光能倒流,我就回敬他一句,当然不是了,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要说英文啊?
这个工作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后遗症,看到交通银行心里就不禁一个冷战。而且由于海淀区的交通银行全都被我调戏过,我很担心以后自己要办个什么业务就惨了,所幸我们附近的一家交行的柜员机是在支行对面,取个钱什么的还是不用麻烦银行人员的。
做完这个兼职后又开始投入了网上求职大军,闲时就去逛国图。
国图新馆北馆落成了,我第一次进去就不禁又是惊叹又是开心:身在国图附近真是太幸福太幸福了,这么好的资源和环境免费享用。
新馆南北两侧都是透光玻璃的设计,在里面看书能够清楚地看到外面天色的变化,眼睛疲累时可以看看馆外奔驰而过的车辆,或是经过的行人,亦或是绿色的植物。中心是一个天井一样的设计,巨大的天窗透进大量的自然光,冬日里沐浴在阳光里看书应该会很惬意,当然如果是盛夏就另当别论了。

新馆崭新的设施和现代化的设计不再一一赘述,我当时用手机拍了照片,去西直门找Q玩的时候给她看,她也惊叹不已,说,我都想考研了,这样就可以天天泡在国图。
Q的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考研!
说到考研,我原来是我们寝室最坚定的一个反对者,当时七个人,有五个人都考了,我和闺蜜L没有备考,但L至少曾经在工作和考研两个选择中徘徊不定,只有我是非常坚定,连一丝考研的想法都没有过。
但是此时在社会上受挫之后,我又产生了回归校园的想法。并且我想报考自己向往的专业:对外汉语。
时间已经是九月底,考研网上报名很快就要开始了,我去查了下资料,决定报考北大的对外汉语专业,只招两个人。我把想法跟朋友们说了,她们都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但是我一下定决心,就有种近乎鲁莽的勇气,认定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我跟爸妈说了我想考研的想法,爸爸没有说什么,他只是问我,那你有多大的把握能考上呢?我照实说,没把握,但我会尽我所能地去准备。爸爸,那你自己决定吧。
妈妈对我的反复无常就颇有微辞,说上大学时让你考研你不考,现在毕业了又要考,你到底在搞什么啊?
我自己也深感惭愧,觉得自己这样折腾确实让人不耐烦,但是已经决定了事情我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
爸妈虽然不表示特别支持,但也没有反对,他们大概是觉得年轻时不管做什么都去试一下,反正有时间犯错误。
就这样,我找表姐借了五千块钱,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备战考研的生活。我没有没有买专业书,只是在北大的招生资料把参考书目全部抄下来,然后去国图借出来看。
大部分书外借库里都没有,所以我基本每天都是一早去把书借出来,看一整天,下午再退还。晚上再到我们学校的教室里去复习政治和英语。
这样的日子也不是不辛苦,但是非常充实。我照例是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魏公村与国图之间,随着冬季来临,入夜越来越早,我从国图下自习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中关村南大街上的街灯明亮,整齐地延伸至视线尽头,道路两旁霓虹闪烁,北方的风又干又冷,刮得脸生疼。
每次经过相同的街景,我都会想:未来真是神秘莫测,这是我在校园与社会边缘地带的一个华年,明年的此时,我会在哪里,在做什么,是否会想起有这样一个时刻,曾经猜测过未知的将来。
白天在国图看书,都会给自己定任务,一天要看完多少页,偶尔会提前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就会给自己放几个小时假:去魏公村买一些小吃,在小屋子里看看电视放松一下。到了时间以后,又拎上包去教室自习。一直到十点钟才下自习,比我的上班族闺蜜L下班还要晚。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南大街两旁的银杏叶仿佛是一夜间变成了金黄色,像是一场色彩的饕餮,又仿佛是一夜间落尽,时间就这样进入了2009年1月,考试终于来临了。
由于离北大比较近,也出于经济状况的考虑,考试前夜我没有在北大附近的宾馆订房,而是早上从魏公村坐公交过去,中午可以在北大一个同学的宿舍里休息,她在北大上研究生。
考试是周日早上八点开始,我得6点半就起来,闺蜜L坚持要起来送我到公交车站,我们出门的时候天还没有亮,严冬的早晨空气冰冷,我和闺蜜走在安静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她说一些宽慰我的话,然后两人无言,一直到车站。
奇怪的是这么早,车上也并不空,想是有许多人同我一样,也是附近学校报考北大的。晚上没有睡好,可是此时一点倦意也没有,也不紧张,过去的三个月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终于尽在眼前了,只差最后一步,跨过去或者跨不过去好像都不重要了,我有一种等待赌局揭晓结果的兴奋,甚至顾不得如果是坏结果要面对怎样的恐惧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