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文学简友广场今日头条

同窗 原创 王昌海

2021-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昌海

真正意义上的同学就是高中同学了。因为大学是不脱产,叫做在职进修或函授,我们戏称“还受”,意思是该读的书还没读,该学的知识和还没学,还要受上几年苦读寒窗的磨难而已。所以叫“还受”,方言“还”读“寒”。

高中才是我们这群“民转公”教师的第一学历。高中三年,可

谓“同窗共读整三载,充满幻想话未来”,“心比天高,命比地低”。可惜“志大才疏”,考了个“工不工,农不农”的乡村教师,家有承包地,校有责任田。累死累活两头忙。还穷的叮当响。

老黄老黄牛,就知道使劲拉犁

要说高中时,最要好的同学,就数L和F了,物以类聚,我们仨都没考上大学,都考了“民师”,只不过我在泽高镇,F在西园乡,L在许牟镇。

作为一个民办教师,最大的愿望,也是唯一的希望,就是“民转公”了。

L最早出人头地,考了中专师范民师班,成了公办教师,大约是1994年,分配时,他跳槽去了“农技校”, 乡镇的农机校,其实到九十年代,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什么事可做,也没有学员,就剩下造造表,一张报纸一杯茶,扯南道北净胡拉。1995年,我偶遇同学L,我还讥笑他,不好好教学,年纪轻轻就不务正业。他回答:换一种活法。我无语了。

1996年,我这个民师,也坚持不下去了,工作累不说,工资还低,也动了换一种活法的念想,就去广播局找到李局,我说,李局长,我来广播局吧,坚持不了了。

局长说:小王,你来,我们欢迎,局里正缺总编一类的人,房子我可以给你,我们这里房子不缺,可是,你想没想到,我们去县委县府申请个转干指标多么难,你看老李,来这里干总编四五年了,才刚刚转干。说不准你干民师还要快点。一番话把我说蒙了。

只好兢兢业业,死心踏地干老本行了。

1997年,还真让李局长一语成谶,我作为县级劳模,破格转正。当然这个县级劳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是个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而已,上报材料作为县级劳模待遇。

再说同学F,他在乡中心小学,早就不教学了,干教务,家属在学校内部开小卖部,经济上肯定不像我这么难。他也没考学,也没破格转正,直到2000年,党的阳光普照,所有民师全部转正。一转正,就提了中心副校长,前几年,还调到县城某实验小学当副校长,厉害啊!

人生路有千条,皆可攀登到达山顶。

2021年8月12日于昆山脚下一村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