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父亲节 看了日版《深夜食堂》
其实,之前试图看过这部电影,没有坚持看完。
大概是时间不到,浮躁心境下做事情总是不走心。
最近几天下午的天总是阴阴的,以为紧接着一定会大下一场,然而并没有,有时雨水大,持续时间久;有时相反;有时没有。
看了一上午书,中午把昨天和朋友一起吃剩的火锅材料煮了一锅,味道是难以预料的棒,然后默默打开了B站,搜索栏的第一条就是《深夜食堂》,开始看。
深夜食堂日本的电影或是剧集,总是很平实,是阳光很淡,风和日丽又素素的色调,人物如果不是在很热血的向前奔跑,就是在有条不紊、细致缓慢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从房屋到餐具再到人物服饰,女生素雅端庄、男生干净简单是标配。
简单看到有评论说国剧与日剧的不同。
说的是,国产剧总是喜欢大红大紫、热热闹闹、吃大碗肉、看热闹事,矛盾冲突设置十分明显。日剧是隽永含蓄的、缓慢悠长的、让故事合理流动的。具体的句子虽然是记不清,但意思大概就是这样。
这个评价合理吗?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符合两国剧情的。
我们中国人在骨子里是喜欢热热闹闹的,夏夜的大排档永远有烟火气十足的各类烧烤啤酒和在这烟火里聊天侃大山放松休闲的食客,那满满溢出香味和笑声可以传出好远;清晨或是傍晚,各个城市的广场总是少不了穿着舒服地大妈们兴致勃勃的一段段广场舞;婚嫁乃人生大事,这样的时候,总是免不了一串串炮仗的鸣响庆贺,婚礼现场更是有各类声色俱全的节目候场表演,唱歌、跳舞或是敲锣打鼓都是平常。
风铃而日本,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第一个印象是理智,其次是含蓄,最后是认真。
看《菊与刀》这本书的时候在读大学,很多细节记不清,但有一个片段留了下来:有一个妇人,老公不幸离世,在举行葬礼的时候,她平静的接待着每个前来吊唁的亲友,看不出脸上的表情有何异样。葬礼结束后,另一个亲近的友人前来拜访,他问她:“您还好吗?”妇人低着头,表情平静的说:“很好。”可是快要离去的时候,他看到妇人在桌子下的双手紧握,不住的微微颤抖。友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起身鞠躬,默默退出了门口。我想,也许第二天,这个妇人会收到这位朋友一份精心准备的点心。
无论是看小津安二郎、北野武还是大岛渚,虽然叙事手法和节奏并不同,但不知道为什么,最终留下的印象总是含蓄。就算是北野武的利落,也透着稳健,长镜头的使用,往往余味悠长。
开始《深夜食堂》由几个故事组成,每段都以一个菜名开始,层次分明,但又串联成珠,使影片构成了一个完整叙事。近景、中景运用很多,感觉影片中的很多事似乎和观众拉近了不少距离。
没有什么大的戏剧冲突,只是讲述了几个食客的故事。这样的影片为什么会在豆瓣获得9.0+的评分呢?
大概就是导演专业、演员走心、剧本接地气、影片本身不会强行灌输各类价值观并且构图实在太美吧。
小林薰饰演的食堂老板很普通,但很温暖。他的食堂在深夜12点开门,早晨7点关张。在漫长的夜里,有隔壁料理店喜欢他的老板娘、黑社会老大龙哥、值夜班的帅哥警察、开夜店娘娘的老板小兽、略微妖娆的歌女、睡不着的几个年轻人等时常光顾。虽然店里的菜品不多,但因为老板话少、保持微笑、乐于助人等良好的人格特质,所以,很多人愿意来吃吃饭,或更多时候是讨一碗热热的“心灵鸡汤”。
城市这城市来来往往的人真多啊,有人失意、有人满足;有人落魄,有人得意;有人恶毒,有人善良。
可是啊,都有道理。
情妇会因为失去了土豪的庇佑而和一个小职员在一起,也会因为得到了一笔丰厚遗产自然而然甩掉职员,自己重新出发。
因为海啸而失去妻子的男子喜欢上了帮助他走出心灵困境的女志愿者,并对其群追不舍,却不知道志愿者之所以会去灾区,是因为她刚刚出轨上司遭男友分手,单纯想要换个环境忘掉前事。
女孩从家乡出来,想要在东京开店,但是遇到无赖男友花光自己的存款并且以家乡奶奶身体不好为由,想要女孩回老家继续供养自己,但女孩坚决说不,在自己的努力下找到工作,好好生活,奶奶就很欣慰。
……
老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也许它们都是对的。就像是曾经的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不同的小动物对于河水的深浅都有各自的体会,谁说的都没错,但情况仅仅适用于说的那个小动物。
卢梭说:“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
他还说:“你们要尽可能长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并不执着才好。执着于一座田园,和关在县政府的监狱中,简直没有分别。”
写完了,雨停了。
最后,祝我爸节日快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