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五年计划

关于分离焦虑,先做好这些准备(No.35)

2018-03-04  本文已影响14人  马克叮叮

01

3月初,又有同事要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朋友圈中,孩子娇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书包,孤独而又坚定的向前走去,只留给妈妈一个背影。评论区唏嘘一片:有为孩子的勇敢点赞的,有过来人说哭着哭着就习惯的,还有看热闹不怕事大,坐等续集的。

我盯着屏幕,禁不住幻想,如果我把女儿果冻送进幼儿园,究竟谁会哭得更惨?

囧.jpg

女儿已经到了“分离焦虑”期,这段时间早晨上班,我总会把她惹哭。刚走到门口,果冻就鸡贼地求抱抱,抱一会吧想送出去,衣袖又被女儿紧紧攥住,强行递交给奶奶,必然会惹她撇嘴大哭,无奈折回安抚,女儿破涕为笑,再走,继续哭,最后我只能听着她的哭声离开。

这样的情绪,整得我都快焦虑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缓解“分离焦虑”?

02

研究了各路育儿专家建议, 其实在处理果冻的“分离焦虑”上,我犯了很多错误:

偷偷摸摸地离去

这种方式虽然不会当场惹哭孩子,自己心里负担小,但孩子却难以承受,试想我们身边一个人,前一秒还玩得好好的,后一秒突然不辞而别地消失,我们会不会担心,疑惑,恐惧?这是上演《消失的爱人》吗?

遇到内心戏丰富的主:爸爸妈妈为何不理我了?我惹他们不高兴了?他们不爱我了吗?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别的孩子?

拖泥带水地告别

对于幼小的孩子,没有什么比分离更可怕了,而我糟糕的表现,也加剧了他们的困惑:为何说了再见,还要再次回来?

给了希望,却又再次夺走,那还不如一开始就没有。

虽然我走了,却给我妈留下个烂尾工程,还要继续安抚流鼻涕淌眼泪的果冻,并且对自己看护成果产生深深的怀疑。

依依不舍的表情

实际这给孩子传递的信号是:分离是一件痛苦的事。而且,爸爸也不愿意走,我再使劲哭哭,爸爸就能留下来。

对待哭泣如临大敌

见不得孩子哭,恐怕是父母的通病。这边哭得梨花带雨,那边恨不得干什么都行。

但是,哭是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方式,或许只是不安、抗议、不满、愤怒,并不见得是天大的痛苦。前一秒还泪水决堤,下一秒就会被猫猫狗狗吸引过去,想哭,就哭一会吧,别太当回事。

03

对待“分离焦虑”,有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培养孩子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就是眼睁睁看你离开,还有勇气相信你会回来。关于这一点,要做到承诺一致,答应孩子的事尽量做到,说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让孩子在每一次期望达成的过程中,知道爸爸妈妈总会回来,逐渐积累安全感。

而且,还要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不是只有父母才会让孩子安全,在爸爸妈妈离开的时候,爷爷、奶奶、老师、同学,都会让孩子舒适、愉悦。


我行.jpg

提前演练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提前熟悉幼儿园作息时间,锻炼孩子自己动手解决吃喝如厕问题。观察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给孩子讲讲他们的故事,让孩子对新环境充满期待。或者把孩子单独放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几天,积累与家长分离经验。

引导情绪

首先,让孩子接触情绪,认知情绪,并能辨识自己的情绪,开心、愤怒、失落、恐惧……这些情绪,只有孩子先知道了,才有可能在你询问他们时,顺利的表达出来,让你了解离开的这段时间,他们过得好不好。

而且,能够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需求也容易被满足。我就记得小时候在幼儿园,因为不舒服不愿意吃饭,但就是不敢和老师说。结果,愣是等到吐到碗里,才被老师发现,现在想想,实在对不起其他小朋友啊。

鼓励孩子说再见

让孩子主动说出再见,是给孩子一种掌控感,让他们觉得父母是因为自己同意才走的,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于时间的约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可能不懂“5点钟来接”是什么意思,但“吃过晚饭就来接”这样的表达,孩子就很容易明白。

04

有个研究表明,与在家相比,60%以上的孩子上幼儿园后,身体皮质醇水平都有显著增加。皮质醇是人体应付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激素,这说明分离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但分离是孩子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做好该做的,剩下的,就交给孩子吧。

龙应台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追不追,只不过会在你身后,好好保护你。


走在你身后.jp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