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之前了解苏东坡,还是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此脍炙人口的词句,真是世间少有!词人把青天当做朋友,把酒相问,显示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愁苦寂寞和对亲人的思念。
有幸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作品《苏东坡传》,该书对苏东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到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他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尽管在仕途上坎坎坷坷、得罪了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非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思念,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嘻嘻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到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场。好在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学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岭南荒蛮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学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个人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随后苏东坡因反对变法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了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能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