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优秀文库

心悟

2022-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江雪阁

元宵节到了,那天傍晚,家住街西头的常祖荣拿出两只红灯笼,站在凳子上,把灯笼挂在屋檐下,用火柴点燃了里面的蜡烛,门口的青石板上立即映出了两圈红光。他跳下凳子向东看去,狭长的街道两边,成排的灯笼都亮起来了,街中心的四方广场周围,燃着几支火把,火把下几个做生意的乡民,正在摆摊,从包里拿出瓜子、花生、炒米糕、麻叶子、笃笃糖……他向西看去,灰蒙蒙的田埂上有三三两两的人向街边走来,街面上孩子们跑来跑去,大人们在大声喊着,“丫头、狗儿、吃晚饭啦!”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时有响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气。他抬头向上看去,天阴沉沉的样子,不禁有些担心,自言自语地说:“不会下雪吧!”

六岁的小女儿用棉线拎着纸做的兔子灯,跨过门槛,跑过来说:“爹,我的兔子灯也要点上蜡烛”。他用手摸着她的头说:“你的手晃来晃去,灯里的蜡烛倒下怎么办呢?”

小香仰着头,眨巴着眼睛说:“把我的兔子灯,姐姐的南瓜灯,都挂在屋檐下,这样就不会晃啦,蜡烛就不会倒啦!”

“这样你就没有灯玩了。”

她看着手里的灯,还是不舍,拎着兔子灯跑到里面去了。这时听到大女儿在门里喊:“爹,吃元宵啦!”

他走进屋子,看到桌子上已经盛好了五碗热腾腾元宵,一碗团子放在主位上,老婆挺着大肚子,扶着瞎眼的婆婆正向桌边走来。他忙前去带母亲坐在靠墙的长凳上,把筷子塞进她的右手,左手放在碗边说“娘,吃元宵。”

“听来娣说,今天青龙、黄龙都来调龙灯,看热闹的要人挤人了,大英、小香就不要去凑闹忙了。”

“爹,我要去看调龙灯。”大英说。

“我也要去。”小香大声说。

“娘,在家门口调龙灯,人再多也不怕走失,就让她们去吧。”张来娣对着两个女儿说:“大英,你带着妹妹去玩,小香,你要听姐姐的话,两个人看完调龙灯就回来,不要贪玩。”

吃完元宵,常祖荣去龙灯队敲锣去了,两个孩子听到锣鼓声,在家坐不住了,拿了母亲给的零钱就出门了。张来娣收拾好碗筷,陪着婆婆坐在门口,看着街上一群群的人向广场涌去,调龙船的女人,调龙灯的汉子,一队又一队沿着街道从东向西一路走来,围观的人群像潮水一样跟随,咚咚锵锵的声音不绝于耳。到了他家门口,这些队伍又掉头向西,然后集中到广场上,各队人马开始大展身手,观众的喝彩声一阵阵传过来。

婆媳俩正在闲聊,突然,张来娣觉得肚子一阵剧痛,裤裆里湿了一大片,她摸着肚子深吸一口气,对婆婆说:“娘,我肚子痛了,羊水破了,只怕马上要生了。”

“这怎么办呢?我说不让大英、小香出去,你让她们出去,现在好了,连一个跑腿的人都没有,接生的郝婆住街东头,杨氏诊所在街北,广场那边的路肯定堵塞了,你就是能走也挤不过去,就是能挤过去也不能保证她们人在家,万一也去看调龙灯了呢?真是急死人了。”

“娘,已是这样了,急也没用 。预产期过了半个月,生产的准备工作我早做好了,现在我还能走路,扶你去灶间,帮我烧一锅开水,煮一把剪刀,我去把生孩子的棉垫子铺在床上,把盆子、毛巾、襁褓准备好,到时你帮我接生。”

“不用扶,我虽然看不见,灶间烧水没问题,你去做你的事。”

瞎婆婆烧好水,拿出消毒过的剪刀,来到床前。在清光眼没严重的时候,她配合接生婆接生过两个孙女,在最初的慌乱过后,她镇定了下来,回忆起接生婆的操作程序,用手去摸产道口。来娣痛得浑身是汗,两条腿露在外面已经半个小时,冷得牙齿打颤,身体发抖。

当瞎婆婆摸到小孩的头时,高兴地说:“来娣,用力,摸到头了。”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起,瞎婆婆高兴地托着婴儿说:“是个带把的,我有孙子了。”

常祖荣调龙灯结束后回家,看到包在襁褓中的儿子时,真的是欣喜万分,常家终于有传宗接代人了。他立即回到街上,敲开商店的门,买了一挂小鞭,噼噼啪啪地响了一地的红纸屑,闹得左邻右舍都出来看热闹。

第二天天未亮,常祖荣就起床了,提着菜篮子,先去茶馆发布了老婆生了儿子的消息,喝了一壶茶,和人聊了聊昨天闹元宵的盛况,然后去市场买了十个鸡蛋,一叠油栅子,六根油条,两斤猪肉,一条鲫鱼,一路哼着歌,一路和人打着招呼。

回到家天已经大亮,大英已煮好了一锅粥,看到爹回家,连忙接过菜篮子,准备开早饭。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坐在八仙桌的主位上等着,而是走进房间又去看宝贝儿子了。他抱起襁褓,拿到窗口仔细地看看儿子像谁,这一看,他发现婴儿额头正中多了一条竖缝,“咦!孩儿他娘,这孩子额头怎么破啦, 你们昨晚黑灯瞎火手忙脚乱把他弄伤了?”

“大惊小怪,抱来我看看。”来娣额头上扎一条蓝布巾,披上棉袄坐了起来,抱过孩子,看到他额头上果然有条缝,她用手轻轻地扒开缝,看到里面有眼珠眼白,眼珠还会动,吓得脸都白了,“孩儿他爹,眼睛,这条缝是只眼睛。”

祖荣顾不上吃早饭,用小被子包着孩子,急匆匆抱到杨氏诊所。杨大夫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他翻了一下额头这只眼睛,检查了一下全身,见怪不怪地说:“不要担心,没什么问题,正常。你老婆怀孕期间吃过什么药吧?”

“吃过东岳禅寺里的生子汤。”

他点点头说:“难怪,这是只佛眼,是三眼佛投胎而来。”

“可以治吗?”

“说不好,如果没有佛缘,长大后自然就退化了,如果有佛缘,说不定就开天眼了。”

常祖荣忐忑不安地把孩子抱回家,夫妻俩担心地看着熟睡的婴儿发愁。

听说常家出了个三眼儿子,好事者纷纷来家观看,就像去动物园看稀奇一样,嘴里啧啧称奇,说“生下六指头、兔唇、瞎眼的婴儿都看到过,额头上长眼睛的婴儿没见过,不会是马王爷投胎吧!”听过西游记的孩子说,“他可能是杨戬投胎,肯定有特别的本事。”这件事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转眼间,常金龙八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纪。常祖荣决定送他去上学,从家往东走到街中心广场,右转经过杂货店、南货店、戏院、布店、就到了杨桥学堂。那天是正月十六,他头上戴着的帽子,书包斜挂在右肩,旧的花棉袄外套了一件蓝罩衫,一条男孩子式样的黑色棉裤,一双黑棉鞋。第一天到校就遭到了学生们的围观。

“金龙,帽子脱了,给我们看看,你真的有三只眼吗?”

“你的第三只眼长什么样?三角形,还是四方形?”

“是红的,还是蓝的?”

“怎么可能额头上长眼睛,金龙,额头露出来给我们看看。”

直到先生走进教室才解了常金龙的围,他默默地走到最后一张位置坐了下来,开始学习《三字经》。先生说:“人之初,性本善。刚才看到大家围着常金龙,要看他的额头,这种违背他意愿的行为就不是善行,善行就是要尊重他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听着,常金龙却听懂了,在围观和嘲笑声中长大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大人的尊重,而不是怜悯,心里仿佛照进了一缕阳光,祛除了所有的阴影,他用感激的眼光看着先生,他要抓住这缕光,让身心透亮,从此,他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躲在教室的角落里读书,课余也不出去玩耍,调皮的孩子们总会有办法去摘取他的帽子,满教室地扔,会盯着他的额头嘲笑:“快来看,三只眼,三只眼的怪物。”他不为所动,依然坐在那里,有孩子去抢他的书,他紧紧地压在身下,保护着书不被抢走。

他把自己躲进书本里,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没有玩伴,没有朋友,独来独往,成了学堂里的异类,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三眼怪”。他们从最初的好奇、害怕、厌恶、慢慢变成欣赏和佩服。

他依然戴上帽子,六月天也不脱下,高小毕业后,不想去陌生的中学再次受辱,他辍学回家了。由于他孤僻沉默的性格,更由于两个弟弟讨人喜欢,他渐渐失去了父母的欢心,因为有了他,一家人都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常祖荣不想让两个小儿子也受别人的歧视,想起杨大夫的话,“如果有佛缘,说不定能开天眼”,思考再三,决定把他送去东岳禅寺。

东岳禅寺坐落在南山的一个山坳里,四周层层叠叠的竹林,入山是曲曲折折的小路,沿路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小溪的尽头是一潭碧水,水底有泉眼,泉水始终清冷爽滑,人称冬泉。寺院背靠南山,面朝冬泉,是一座古寺,山后有一片茶园,因其环境幽静,泉水清洌,茶叶香甜,受到读书人的喜爱,曾经有杨姓公子在山中用功,进士及第后捐资重修了大殿,慢慢地有了名气,来这里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多了起来。

寺院住持智能和尚看到他的三只眼,欣然接受了他,对他说:“造物主给你第三只眼,一定有深意,既然是吃了佛门的药成就这副模样,说明你和佛门有缘,不用遮掩,坦坦荡荡地睁开眼,看天地万物,悟佛道四谛,功力到了,佛眼自然就开了。”

十年过去了,“三眼怪”成了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心悟和尚,传说他开了佛眼,能看清施主的前世今生,能够为人指点迷津,非常灵验。

常州周知府,连续一个月做恶梦,梦见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把他推下悬崖,那女人他认识,是被他儿子强抢来的民女,被儿子逼疯后,被家丁推入枯井。他请人来家超度过亡灵,又找过很多大夫,吃过数不清的药,就是不见效。到了晚上,他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做这个噩梦,这让他脾气暴躁,脸色苍白,人瘦得像纸片一样。听仆人说东岳禅寺的心悟和尚开了天眼,疑难杂症都能化解,他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寺院。

当晚心悟和尚请他在寺院禅房住下,在房间里点燃安神香,给他玉佛枕,让他双手合十躺下,闭眼,口诵“阿弥陀佛”。心悟开始念经,行催眠术,知府在睡眠状态,跟着和尚念“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阿弥陀佛”,重复了七次。看他已经进入沉睡状态,才静静地退出。

周知府早上醒来,感觉神清气爽,心头一片澄明,听着山间竹叶声声,突然忆起早年读过的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信步走出寺院,漫步竹林小道,沿着溪流走到冬泉潭,坐在泉边山石上,吹着清风,仿佛回到了书院读书的场景,那时自己风华正茂,满脑子家国情怀,为官几十年,什么时候自己变成贪官污吏而不自知了?越想越心惊,背上冷汗都要下来了。

“阿弥陀佛,施主早。”心悟和尚挑着两只木桶来打水,他用瓢舀起冬泉水递给周知府,说:“施主,喝口泉水,可以清浊解渴,昨晚睡得好吗?”

“你额头上的眼睛真的是佛眼?你看到了什么?”

心悟和尚一边打水一边说:“我额头上的眼睛,小时候被人称为“三眼怪”而遭歧视,现在被人称为佛眼僧而大加推崇。心中有魔,眼中处处有魔影,心中有佛,世间万物皆是佛。”

在周知府的倡议下,受过心悟和尚帮助的居士捐资,在冬泉潭边建起了心悟广场,中间塑了一座高大的心悟和尚雕像,心悟和尚的信徒越来越多,他们用崇敬的眼神看着他额头的第三只眼,那是佛眼。

当初鄙视常金龙的民众转换了口吻,纷纷以知道心悟大师的过往奇事自居。他们说:

“心悟和尚从小就天资聪慧,一看就不是个凡人。”

“小时候他就能看到鬼,仙,佛,天上人间无所不知。”

“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就好像天神一样俯视众生,他是天神转世,和我们就是不一样。”

“他出生那天金龙穿进常家,满室金光,异香扑鼻。“

张来娣也说:“为了求神赐我一个儿子,我去东岳禅寺烧香拜佛,闭着眼睛祈祷时,忽然觉得蓝光一闪,我睁开眼睛时,就看到佛祖的额头上有一只眼睛朝我眨巴了一下,我以为是幻觉,擦了擦眼睛再看,一切恢复了正常,后来就把这事给忘了。”

杨桥街上的李半仙说:“佛佑此地,福地绵长,等着吧,将来还会有奇人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