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孩子
很多朋友都看过FAMILY的广告,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像一个大树,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为家里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孩子就是在家里备受呵护的小苗苗。很温馨的广告!
而现实是很多的爸爸妈妈为了多赚一些钱,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也没几次,只是希望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孩子正是不谙世事的年龄,他们的内心敏感又脆弱,由隔代的老人带着,很多的爷爷奶奶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孩子的心理需求却被忽视。宽松放养的管理方式让孩子有机可乘:作业不认真、在学校纪律差、任性……心理需要的缺失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方向。
小泽刚蹒跚学步,他的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为了节省路费一年才回家一趟,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回家,待上半个月又要匆匆出发。每次回家夫妻俩都给孩子大包小包买上好多东西,却只看到孩子怯生生的目光。想抱一抱孩子,小泽却百般不情愿,好像这是与他毫不相干的两个陌生人。小泽的妈妈说着说着就落泪了,“我们没办法,在家又赚不到钱,只能狠下心来出去打工,孩子都不认我了呀!”到了该走的时候真是煎熬,心如刀绞,但是还是狠下心来走!现在已经四五岁地小泽,最喜欢的就是家里的平板电脑,他一不听话,爷爷奶奶就把平板给他,他立刻就安静了。令人担忧的是,小孩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一些不健康内容的侵袭,爷爷奶奶又不识字,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这是小泽的父母最担心的。
洋洋是个三年级的孩子,刚刚转到一所新学校—他父母打工所在地的学校。令妈妈头疼的是,老师经常找她谈话,说孩子坐不住,上课纪律不好,经常和别人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下课爱闹腾,书写不认真……妈妈每天都督促洋洋认真,认真再认真,洋洋要么不做声,依旧我行我素,要么就嫌她烦。孩子妈妈只能忍着,因为在此之前,孩子一直在老家,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好几年积累下的坏习惯在短期内很难都改过来。更可气的是,有一次下楼梯,洋洋不小心踩空了,妈妈立马伸手去拉他一把,却没有拉住。洋洋把脚崴了,他狠狠地推了妈妈一把,嫌妈妈没有及时保护他。妈妈给他解释了好久,他就是不信!气的妈妈大哭了一场,她不明白,小时候乖巧可爱的洋洋去哪了?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难道非得掏出心来给他吗?这些年在外面吃苦受累就换来这样的结果,太寒心了!
研究表明,三岁之前是孩子对其所生存的环境的认知能力、体能、社交、语言、个性等形成的关键期。十二岁前,父母构建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时间如果缺乏对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的世界就会缺乏父母的形象,不利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物质的富足不能弥补精神上的需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吧!让孩子有一个精神富足的童年!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转的,不能重来!